如何应对当前的经济危机?著名社会学家孙立平教授在华侨大学主讲“华大讲堂” 时提出,应以社会变革应对经济危机。

  “华大讲堂”今日下午开讲第六讲。现为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的孙立平应邀作《以社会变革应对经济危机 —— 后危机时代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主题报告,从社会学角度深入剖析了中国在这场经济危机中的特殊情况,指出了中国的应对方略。

  泉州市政协副主席陈元殿,华侨大学领导丘进、关一凡、吴季怀、徐西鹏、刘塨、张禹东,以及华侨大学党委学习中心组扩大会成员、全校中层干部等听取报告。张禹东主持报告。

  孙立平的报告围绕“我们刚刚经历的是一场什么样的危机”、“后危机时代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两个方面展开。他指出,当前中国正在经历的经济危机,是由美国的金融危机引发的,但又不同于美国比较独立的、温和的生产过剩型危机。这种危机是由于生产和消费的不同步,由于有效需求不足而引起的,其基本背景是中国开始进入耐用消费品时代。

  孙立平分析了上世纪 30 年代大萧条的特点。他认为,中国经济现在面对的问题与 30 年代大萧条美国所面对的问题非常相似,因此美国大萧条中的创新对当下中国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孙立平把当下中国定义为“后危机时代”,即介乎经济衰退与完全走出危机之间的一个过渡阶段。他认为,在这一阶段,中国既要巩固刺激经济增长的成果,又要实现刺激经济措施的退场与衔接,还要化解某些措施可能会造成的消极后果,如资产泡沫、产能过剩、民营企业的复苏、通货膨胀、银根紧缩及其影响等。 

  孙立平强调,这次经济危机提出的最根本性挑战,是要在这次危机的压力之下,真正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将发展转到以内需为基础的发展上来。他说,这里所说的内需,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内需,而是一个社会开始进入耐用消费品时代的内需问题。扩大内需更具体的含义,就是为耐用消费品时代消费模式的形成,为进入耐用消费品时代创造制度性与结构性条件。

  孙立平认为,一个社会真正要进入耐用消费品时代需要具备一系列的条件,至少得有一半以上的人口住到城市当中来,能够形成最起码的基础设施,得有消费信贷,得有社会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务作为社会信贷支撑的条件,还得有中产阶层逐步的发育等等,这样才能使整个社会能够消费起耐用消费品,能够真正进入耐用消费品时代。 

  孙立平说,解决内需问题的前提是调整社会中的利益结构,同时要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利益均衡机制,妥善解决社会矛盾和冲突等。

  同日,孙立平还受聘华侨大学兼职教授,华侨大学校长、博士生导师丘进教授为其颁发聘书,同时向他赠送“华大讲堂”主讲嘉宾纪念牌。


丘进校长为孙立平教授(右)颁发兼职教授聘书,赠送“华大讲堂”纪念牌


孙立平教授作报告


讲座现场

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