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QU News

华大新闻

华大新闻

    九月,世界聚焦厦门!金砖第二个“金色十年”在厦门开启新航程!

  九月,华大“小白鹭”“飞翔”于金砖厦门会晤的各个场所,以青春洋溢的笑容、细致周到的服务,展现厦门形象,展示华大风采,为厦门会晤贡献出别样青春力量!

  自从去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宣布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将在厦门举行后,作为国务院侨办直属的,以“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台”为办学方针的华侨高等学府,华侨大学积极行动,将如何服务好这个国家外交战略的大布局列入学校工作重点,策划系列活动,助力厦门会晤。学校出版中国首部综合研究金砖国家机制著作《金砖国家概览》,举办面向厦门市公务员的金砖知识培训班,举办“金砖国家智库国际研讨会”……更以饱满的热情做好厦门会晤的志愿服务。  

    经过严格的笔试、面试、心理测试和体能测试等选拔考核活动,华侨大学共为厦门会晤选出196名志愿者、10位带队老师。整个暑假期间,他们接受了通用知识、礼仪形象、外语交流、医疗急救、安全保密、素质拓展等多方面专业培训,并顶住酷暑高温,紧张有序地进行岗前实训和模拟演练,以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为服务好厦门会晤作最后冲刺。

  8月30日至9月5日,华侨大学196名志愿者正式上岗,在厦门会晤的媒体取证中心、新闻中心、场馆秩序引导保障服务组、机动组等相关岗位全力服务。他们以华大志愿服务工作的最高水平,保障了厦门会晤的圆满成功,书写了青春无悔的绚丽篇章。

  来自建筑学院的志愿者张嘉彧在新闻中心服务。她和其他华大志愿者,以及来自厦大、集大的总共200名志愿者,为现场三千余名记者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每天,他们半夜三点就得出发,晚上10点才能回去休息。其中,张嘉彧的工作主要是帮中外媒体记者介绍茶文化,提供咖啡、茶水等。她说,这是她第一次参加这么大型的志愿服务工作。一开始有点紧张,端茶手都会抖,但后来接触多了,也越来越放松,与记者的交流也很顺畅。

  来自国际关系学院的万文静,在新闻中心的媒体专用工作区负责打印、咨询等综合服务。几天的志愿服务,让她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曾经有一个外国记者拿着一条大约一两百字的中文短信信息,让我帮他翻译,虽然一开始有些紧张,但最终我顺利给他解释明白了。”万文静说。

  华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2016级1班的谢榕也是新闻中心媒体公共工作区的志愿者。从9月2号新闻中心正式投用到9月5号厦门会晤圆满结束,她经历了为值早班凌晨3点起床的疲惫困倦,也收获了帮助各国记者解决困难的成就感,更领悟了志愿者这个身份所代表的重要意义。“在媒体公共工作区的任务看似简单,实际上对我们各方面素质都有要求——记者们提出的各种问题考验我们的细心耐心,一班6小时的站岗检验我们的决心与毅力,还有许多的突发情况也要求我们冷静沉着。”她说。

  机动组是一个比较特殊又需要承担幕后服务的岗位。在没有正式任务前,他们都在为其他志愿者做后勤保障服务。来自化工学院的机动组小组长陈潇宇说:“虽然从始至终我们都没有直接参与厦门会晤志愿服务的核心工作,但我们一样用厦门会晤志愿者的标准要求自己,在幕后的岗位上默默奉献,为金砖助力!”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厦门会晤,媒体取证中心的志愿者全部来自华侨大学。在近两周的岗前培训中,他们需要背厚厚一叠外交部官员给的专业中英文材料,记住50多种无线电媒体器材中英文名称,引导台志愿者需要训练连续6个小时的站姿服务,才能进入正常的服务。

  8月30日,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媒体取证中心正式开门迎客,61名来自华侨大学的志愿者,分引导组、接待组、境内证件发放组、境外证件发放组、媒体包发放组、无线电设备检测小组、等候茶歇小组和后勤保障小组,担负起了整个场馆全方位的工作。在5名带队老师和61名志愿者的共同努力下,他们完成了对来自全球各地近3000名媒体记者的证件、媒体包发放等服务工作。取证中心组长、外交部工作人员徐敩对华侨大学志愿者的表现作出高度评价。

  站定、昂首、微笑、引导。每天,伴随着熹微的晨光,华大志愿者踏上上岗服务的征程,用标准的站姿和手势,最灿烂的微笑、最温馨的问候,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尽管到了晚上躺在床上,累得都不想动了,但他们依然铭记这段辛苦又甘之如饴的时光。

  来自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志愿者杨喻绗刚知自己的岗位在取证中心茶歇区时,有些失望,唏嘘自己两个月的辛苦培训只换来如此无足轻重的工作。然而正式上岗后,她发现茶歇区也很忙,要招呼远道而来的客人,还要时刻注意他们的动态,为他们煮咖啡也是既需要耐心又有趣的事情。“这段志愿服务的经历让我明白,再细小的工作也需要人去做,每个岗位都有它存在的意义,能够把细小的工作做好的人同样优秀,同时懂得了要认真做事不埋怨的真谛。”她说。

  “青春扬帆、助力金砖”。5天的志愿服务里,华大志愿者以最美的姿态与祖国并肩同行,用最饱满的热情、高昂的斗志、认真的态度,向世界展示了厦门开放包容、热情友好的精神风貌,彰显了华侨大学学子激昂澎湃的青春风采,自身也拥有了一段富有意义的人生经历。

  来自土木工程学院的志愿者杨飞扬,现任校团委秘书处秘书长,本次也担任华侨大学厦门会晤志愿服务大队长。他说:“我参与并见证了196名志愿者在这两个月当中的成长和付出。征战厦门会晤志愿服务的‘战场’,我看到了我们学校志愿者难能可贵的高水平、高素质。在大家身上,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真正得到展现。”

  本次金砖厦门会晤,华侨大学共选拔许旭辉、宋益国、卢鹏、魏志勤、陈溢、宋宸仪、喻颖、雷云、张猛、姜晓琪等10名辅导员组织带领志愿者完成任务,他们和志愿者同吃同住,一起上岗。来自华文学院的卢鹏老师说:“能够参与这么高级别的会议志愿服务,向世界展示中国青年的青春形象,我觉得自己是幸运的,所以很享受整个志愿服务的过程。作为一名带队老师,我见证了学生们的成长,有艰苦的训练,更多的是欢声笑语和满满的收获。他们用热情、真诚、专业、温馨的服务有力保障了厦门会晤的顺利进行,也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

    国际关系学院许旭辉老师至今很怀念带队志愿服务金砖厦门会晤的那段日子。他说:“那个时候,和学生们一起,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微笑,每一次站姿,都将志愿者精神和会晤服务相结合。并且实实在在地感受到这个地方的变化和你的努力有关。这是件很幸福的事。”

  厦门会晤已经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但华侨大学学子志愿服务的脚步,将永不停歇!

    (原载于2017年9月12日《华侨大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