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QU News

华大新闻

华大新闻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十九大通过的《党章》修改中,提出“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文化建设,特别是将文化自信写入党章,凸显新时期“文化”在全党工作格局中的特殊性、紧迫性、敏感性与重要性。

文化自信是海外华侨华人社会存在与发展的最核心要素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向外移民的主要国家之一。中国海外移民与其它国家移民不同的是,在世界各地的中国移民大都千方百计保持和传承本族群文化,并在融入当地后,又能将中华文化发扬光大。究其原因,就是海外华侨华人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自信,他们以身为中华民族一员并能以传承中华文化为荣,这种强烈的文化认同、文化自信,就是海外华侨华人社会存在与发展的最核心要素。

  文化认同、文化自信,在华侨华人社会中表现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强烈的宗亲意识文化,它维系着华侨华人与中国的关系。华侨华人的宗亲文化重视家庭、家族、家乡,甚至个人价值的体现很大程度上需要得到家族、家乡的认可,所谓“富贵不返乡,如衣锦夜行”的观念,迄今仍为很多华人尤其是老一辈华人所秉持。海外一些华侨华人社会依血缘、地缘、语缘而分帮结派,基本上就是其宗亲观念的放大。辛亥革命前,维新党人和革命党人在南洋的宣传活动,其成功之处也在于将华侨这种对家庭、宗族、家乡的认同引导到对中国的认同上。积极投身于祖国抗日运动的南洋侨领陈嘉庚、李清泉、邱元荣等,无一不是造福桑梓的热心人,他们在民族存亡之际奋起为国家民族命运而抗争,从而成为爱国主义的模范。海外华人这种基于同文同种、相近习俗、相似的价值观,是其达成广泛合作的深层次伦理文化基础。

  随着新中国的建立,尤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综合实力增长、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海外华侨华人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展现出新的热情和高潮,而且又将中华文化在当地不断创新和发展。比如马来西亚的二十四节令鼓。马来西亚地处热带,本没有中国的二十四节气的自然现象,但当地华人恋祖爱乡,执着于中华文化传承、文化自信,于是将二十四节气、书法和广东狮鼓的鼓艺表演融合创新,在1988年创立了二十四节令鼓。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世界对中国贡献、中国倡议高度关注和重视,许多国家对中华文化表现出高度热情。同样,海外华侨华人则进一步投入传播中华文化的时代潮流中。福建、广东、广西等传统侨乡已经变为了改革开放的前沿,经济成就斐然、社会进步和谐、文化繁荣自信,这些都对华侨华人产生了巨大震撼。据统计,从福建湄洲妈祖祖庙分灵的妈祖宫庙有上万座,分布在全球40个国家和地区、信众达3亿多人,每年有近千万各国信众到湄洲朝圣妈祖。 

联合海内外华侨华人,坚定中华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对海内外华侨华人社会的存在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其根本原因是价值观的自信。价值观的自信,是一个国家、民族、族群在推进文化发展进程中有所依循、知所趋止、顽强进取的定力与韧性所在。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价值观的重要滋养在文化。增进价值观自信,离不开优秀文化资源的熏陶。十九大报告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海外华侨华人在当地的生存发展过程中,同样也形成了与之相应、独具民族气质的价值观。在增强价值观自信中用好文化的力量,要求我们以开放的气度、博大的胸怀,对待海外华侨华人在内的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在承古汲外的基础上,激发全民族和海外华侨华人的文化创造活力,推动中华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创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实践十九大精神,结合侨务、统战工作,我们应充分发挥华侨华人在文化走出去、赢得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文化国际化大发展等方面的特殊作用。虽然随着世代的更替发展,新一代华人逐渐融入到了当地国的社会文化中,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华文化在海外华社精神家园中的独特影响仍然存在,而且还有加强的趋势。毋庸置疑,许多海外华侨华人社会之所以薪火相传,就是因为从本族群的文化自信中,获得了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华侨华人社会是中华文化的海外载体,不少地方的华人社会规模庞大、历史悠久,是国际社会了解和接受中华文化的主要窗口之一。尤其近年中国综合国力不断上升,中华文化元素在世界上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当前,海外华侨华人在当地国传承中华文化,其涵义已大为丰富:第一,海外华侨华人在当地国传承中华文化,见证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发展,也是世界文化多样性发展的必然结果;第二,目前,海外华侨华人能在大多数当地国较为自由地传承中华文化,见证了这些国家社会、政治、文化的理性、宽容、开放的发展趋势;第三,海外华侨华人传承中华文化,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和世界其它文明体系对话、交流、检验文化自信必不可缺的环节。

    总之,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步伐将更加快,就尤其要巧妙借力海外华侨华人社会的重要作用。

    (原载于2018年1月16日第902期《华侨大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