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QU News

华大新闻

华大新闻

    走进位于厦门校区行政研发大楼25层的教师发展中心,记者被这里舒适的环境、先进的教学设施所吸引。数间装备可移动桌椅的新型教师培训室,设备齐全的视频课程录制室,宽敞明亮的讨论室……一切似乎都在预示着华侨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景象。

  在提升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大趋势下,华侨大学近年来也主动剖析问题,积极改革,尤其重视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作用,为此成立了教师发展中心,帮助教师提升执教水平。

  “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我们当前面临三个方面的问题。”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陈海蛟谈道,“一是近几年,新进的青年博士具有良好的学术和科研素养,但教学能力相对薄弱。二是随着互联网和移动技术的发展,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不断涌现,传统教学模式受到挑战。三是重科研、轻教学的思想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对教学工作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青年教师的培养、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学习以及帮助部分老师转变观念,突出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成为教师发展中心近期的主要任务。”

  课程建设是我校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据了解,近年来我校大力支持通识课程、精品在线课程、百门优质课程的打造。“我校录制的在线课程,有6门已经在智慧树网和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全国共享。”据陈海蛟介绍,其中张向前教授的课程《组织行为与领导力》,在网上一学期的选修人数就突破万人。

  课程建设的成果都直接服务于教学。例如,在线课程放到网上后,教师便可以让学生在课后时间上网观看视频课程。这些视频在制作时考虑到了当下年轻人的生活习惯,采用了碎片化的剪辑方式,每节10来分钟,便于手机观看。这样一来,课堂上的时间就可以用于组织讨论和答疑解惑。“把课堂的内容放到课下去学习,把课下的内容放到课堂上完成,教师的角色从讲授者转变为学习过程的组织者——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翻转课堂。”陈海蛟解释道。

  以赛促教、以评促教、以建促教,课程建设的实践为学校革新教育理念,提升教学质量营造了良好的氛围。陈海蛟为记者算了“一笔账”:2017年,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20项,制作精品在线课程40门,评选百门优质课程64门,这些项目台前幕后参与的老师至少有200多人。“每个参与课程建设的老师实际上都是我校教育改革的一员。换句话说,每个学年度至少有200多名老师参与到教育教学改革中来,所产生的影响力是很大的。”陈海蛟如是说。

  新的教学方式除了要求教师们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之外,对学校的硬件建设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固定桌椅的教室不利于开展课堂讨论。”据陈海蛟介绍,目前厦门校区已经兴建了4间互动式研讨教室,受到师生们的欢迎。学校还将分批次在两校区建设新型教室。

  近来,一款名为“雨课堂”的软件悄然走进华侨大学师生的手机里。这款由清华大学研发的教学软件功能强大,老师可以将ppt推送到学生手机上,学生可以把对知识的疑惑、学习心得实时反馈给老师,甚至在课堂上的一道练习题,老师都可以马上获取全班同学的正确率。

  这款软件之所以被华侨大学师生知晓,则得益于教师发展中心在教师培训方面所做的工作。据陈海蛟介绍,我校的教师培训采取了“三个结合”的思路,即线上与线下结合,通用培训与专业培训结合,走出去与请进来结合。“雨课堂”就是在“走出去”的过程中被我校老师发现,又请相关专家“走进来”进行介绍,才在华园得以推广的。

  目前,华侨大学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引进了20门教师培训类课程,在教育部网络培训中心引进了50门专业课程,供老师们学习。此外,学校还开展以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智慧教学等新理念、新模式为主要内容的工作坊和针对教学秘书、系部主任、学科负责人、全英文教师等不同对象开展的专项培训,以此全面提升老师们的教学能力。

  被问及“如何评价我校当前教学改革的情况”,陈海蛟答道,“渐入佳境。”他表示,随着这种大覆盖面培训的拓展,课程建设的不断推进,配以职称评聘、聘期考核等政策的不断调整完善,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教学改革的重要,体会到新教学模式的优势,从而以更加饱满的精神投入到教学工作中来。

    陈海蛟同时表示,学院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绝对离不开学院的支持。教师发展中心将继续秉承为教学服务、为教师服务的宗旨,协助学院制定适合学院自身发展特点的教师发展计划,把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工作落到实处,为广大教师成长提供优良的环境。

    (原载于2018年3月20日第906期《华侨大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