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 the Media

媒体华大

媒体华大

    编者按:5月16-18日,教育部“迎接十九大,教育看变化”采访活动走进福建。包括人民网在内的16家中央媒体采访团围绕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对厦门大学、华侨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福建警察学院、福建幼儿师范高专等高校进行集中采访。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华侨大学“泰国政府官员中文学习班”、福建农林大学农业技术推广、福建警察学院外警班等典型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在采访中,中外文化教育交流中的故事,尤其打动人心。本网选择了采访中的一些高校师生交流片段,希望能展现“一带一路”倡导国家交往过程中的“民心相通”。

    建立友谊和互信 福建培养“海丝”高端人才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5月18日,华侨大学华文学院内,在泰国诗琳通公主捐赠的图书馆大楼前,安哥拉学生卫宇达正在用汉语流利朗诵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词。他的普通话很标准,朗诵声情并茂,引来各国留学生阵阵掌声。

    卫宇达是高中毕业后来中国学习的,今年读大二。他就读的是“安哥拉科技青年人才班”,由华侨大学与安哥拉总统基金会合办,从2014年至今已经招收三期共77人。卫宇达他用了一周时间努力背诵,终于能很好地表演岳飞的这首词了。他说自己很喜欢中国的诗词歌赋。不过,他也坦陈,朗诵中途一度忘词。

    说起来中国留学的原因,卫宇达说,安哥拉是中国在非洲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两国在各个领域合作不断扩大。他在安哥拉认识了一名中国人,此后开始对中国文化产生浓厚兴趣。他希望能到中国学习,学有所成后回去服务他的国家。他的老师陈秀琼说,这名学生特别积极,常要求参加各种文化活动。

    泰国留学生林晴天在泰国廊曼机场工作,她参加的是“外国政府官员中文学习班”,这也是华侨大学“海丝”高端人才培训项目。这个学习班2005年开办,2006年学员扩展到泰国20多个政府部门,基本涵盖泰国各部委。从2015年开始,学员国别增加了印尼、菲律宾、马来西亚、柬埔寨和苏里南等国家,去年第十二期学员增加到107人,与“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关系更加密切。林晴天说,四年前,她在广西师范大学中文本科毕业。这次,她又在激烈竞争中被选中,来中国进一步学习。如今,她的普通话说得比绝大多数中国人都标准。她打算回去后继续做翻译的工作,帮助泰国人跟中国人进一步交往,“因为两国民间交流越来越深入”。

    李亚飞和张利安都是印尼警察,同样参加“外国政府官员中文学习班”。李亚飞来华侨大学之前,当了14年警察,还在印尼学过三个月的汉语。他说,汉语是在印尼当地人开办的学校里学的,由印尼本地人教学。因为进步很大,他被公派到中国留学。可是,来中国后,李亚飞发现还是听不懂中国话。经过一年的学习,他现在已经能比较流畅地跟别人交流了。李亚飞的同学张利安也表示,在中国学习成绩好了,回去可以得到提拔。他们说,印尼人不了解中国,他们回去后可以去警校当教官,培训学生,促进两国的交往。

   在海外,闽籍华侨华人达到1580万人,分布在188个国家和地区。福建省教育厅对外合作处处长林海峰表示,如今,不仅在国外到处能听到中国话、福建乡音,而且在福建,也随处可见各种肤色的外国人。

    谈到教育在“一带一路”建设大局中的使命,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政策规划处处长刘剑青认为,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最急缺的就是人才,培养人才正是教育的首要使命。除了促进文化交流与民心相通,教育也为企业、行业、社会经济发展等各方面提供必要的人才支撑和保障。(林长生 文/图)

    原文链接:http://fj.people.com.cn/n2/2017/0520/c181466-302145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