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 the Media

媒体华大

媒体华大

     “天上飘着些微云,地上吹着些微风。啊!微风吹动了我的头发,教我如何不想她……”4月18日,在华侨大学举行的境外生经典诵读文艺晚会上,一群来自缅甸、泰国、越南、马来西亚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留学生,用熟练的中文,朗诵着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当晚,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境外生,在节目中表达了对中华文化的热爱。

    华侨大学校区分布于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泉州和支点城市——厦门,吸引了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学生来校学习。服务“一带一路”人才培养,华侨大学有着自己的思考和行动。

    启动“入海”调查 打造“海丝智库”

    成立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院是华大打出的一记重磅拳。2014年3月,华大在国内高校中率先成立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院,下设5个中心,分别为经济战略研究中心、国际政治研究中心、文化交流与传播研究中心、东盟研究中心及南亚研究中心,涵盖了“一带一路”最重要的领域,致力于打造“海丝智库高地”。

    “开展实地调查,提交研究专报,致力咨政建言工作,是海丝研究院的重点工作。”该院副院长许培源表示。

    2015年8月,华大海丝研究院调研团队前往斯里兰卡,与新华社驻斯里兰卡分社组成联合调研组,开启建院以来的首次海外调研。调研团队走遍斯里兰卡南北部,拜访了多个中资企业总部、项目部及施工现场,拜会了多位中资企业、华侨华人企业负责人等多个中斯关系友好社团等,获得“海上丝绸之路”西线重点国家斯里兰卡的大量第一手资料。

    同年11月,该校校长贾益民又率相关调研团队深入走访中国—东盟合作的最前沿地区——广西,对南宁及钦州等市县进行调研,就中国—东盟合作的新模式进行了考察和研究。

    今年4月份,贾益民又率团赴斯里兰卡、土耳其访问考察,洽谈合作,达成多项合作成果。

    近三年来,华大海丝研究院先后向国务院侨办等政府部门提交了16份专报,成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智库。

    “今年开始,华大还将出版《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蓝皮书》《海上丝绸之路研究》辑刊以及‘一带一路’研究系列丛书,积极为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建设及合作出谋划策,服务国家急需。”贾益民表示。

    洞察沿线国家高端人才培养需求

    近年来,华大致力于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养高端人才。

    2014年,华大迎来首期安哥拉政府青年科技人才班的20名学员。这个班是由华大和安哥拉总统基金会共同组织的,旨在为安哥拉的战后重建培养大批懂科学、懂技术的青年人才。该班学制为“2+4”模式,即前两年学习汉语言专业,后4年学习工学专业。目前已招收3期学生,共77人。

    另外,还有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400余名境外生广泛就读于学校的各个院系专业。

    “接下来,学校将举办‘海丝’沿线国家高端人才培训班,面向沿线国家政府官员、商界精英、文化传媒精英、学者教师等高端人才开展研讨和培训。”贾益民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意味着,华侨大学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养高端人才,正在不断“加码”。

    施展特色“拳脚” 推动国际合作

    除了“引进来”,华大还积极“走出去”。在推动中华文化传播方面,学校发挥华文教育的特色和优势,不断拓展海外华教基地建设,推动海外华文教师本土化培养,设立泰国农业大学孔子学院、美国惠蒂尔学院孔子课堂、缅甸福星孔子课堂,形成华文教育教师研习班、校长研习班以及泰国华文教师暑期培训班、菲律宾“121留根工程”等常态化培训项目,培养了上千位华文教师,他们将成为当地华文教育界的中坚力量。

    目前该校与国际合作院校多达200余所,遍布五大洲36个国家和地区。学校在泰国、日本、菲律宾、意大利等国开设教学点,并正积极推进泰国分校、新加坡南洋学院、意大利威尼斯学院及北美分校等前期准备工作。

    贾益民表示,“建校57年来,华侨大学共为海外培养了6万多名校友,大多数分布于东南亚等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他们了解和掌握中国的语言和文化,并熟知本国情况,成为促进所在国家、所在地区与中国开展人文交流的重要使者。”(通讯员 吴江辉)

    原文链接: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17-05/22/content_478992.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