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 the Media

媒体华大

媒体华大

    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世界历史发展的高度来看待中国发展,看待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主张“观察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需要有一个宽广的视角,需要放到世界和中国发展的大历史中去看”。这种世界历史的眼光包括两层含义:一层是在世界历史进程中来衡量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程度;另一层是在世界历史进程中看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世界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人类社会每一次重大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重大发展,都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变革和思想先导。”因此,在世界历史进程中,西方曾经出现了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但丁、哥白尼、康德、黑格尔、圣西门、欧文,还有伟大的马克思、恩格斯,出现了凯恩斯主义、新自由主义、存在主义、后现代主义等等,这些人物和思想是西方社会的反映,也影响着西方社会。同样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华文明也产生了先秦子学、两汉经学、宋明理学,涌现出老子、孔子、庄子、孟子、董仲舒、朱熹、王守仁,涌现出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林则徐、严复,涌现出陈独秀、李大钊、李达、艾思奇等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这说明,中国发展与世界文明进程具有同步性,在世界文明的多样价值体系,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曾经有着自己的辉煌,也贡献着具有东方特色的“共同价值”。这说明,在哲学社会科学方面我们要有自己的“文化自信”“历史自信”。

    在世界历史进程中,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曾经受到启示和推进,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引入中国,并与社会革命相结合,产生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代表,如李大钊、艾思奇、毛泽东、邓小平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是以马克思主义进入我国为起点的,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逐步发展起来的。”这是当代中国社会科学发展中从普遍性到特殊性的问题,它直接产生了中国特色的革命理论、革命道路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表明,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一定是哲学社会科学大发展的时代。”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引领着世界经济飞速发展,所取得的伟大成绩让世人刮目相看;中国正在经历新的伟大创新实践将再次助力世界经济发展,“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及其所展开的世界普遍交往活动,是全球化进程中推动世界历史发展的新实践。“这种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必将给理论创造、学术繁荣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我们不能辜负了这个时代。”我们需要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特别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去探索、去回答、去总结这个伟大实践,并向世界阐述和展示建立在这个伟大实践基础上的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为此:

    首先,我们要坚信,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核心要解决好为什么人的问题。为什么人的问题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根本性、原则性问题。”世界上没有纯粹的哲学社会科学。站在什么立场上、反映什么社会问题、为哪些人解决问题,决定着哲学社会科学必定存在着立场性和阶级性倾向。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智慧和价值,根本上就是以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中心的,以追求中国人民的共同富裕和健康生活为宗旨。

    其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创新实践是“坚持以问题为导向”。马克思的实践观在本质上就是要直面问题并解决问题,马克思主义理论不只是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必须落到研究我国发展和我们党执政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上来,落到提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和有效办法上来。”只有在解决当前重大而紧迫的中国现实问题中,才能揭示我国社会的发展规律、人类社会发展的大逻辑大趋势;同时,才能真正把握住人类历史的脉络,找到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推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创新,彰显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当代性,彰显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的时代意义。

    最后,努力构建“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中国当代伟大的改革与创新实践为构建和发展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提供广阔的空间。哲学社会科学是文化软实力的核心,是一个强国的真正标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哲学社会科学的特色、风格、气派,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成熟的标志,是实力的象征,也是自信的体现。”但是,我国改革与创新的伟大实践并未产生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气派和中国风格的哲学社会科学。国外学界关注的是“中国道路”(即中国改革与创新的实践),并未关注中国的学术话语体系,这与我们走向强国实现中国梦是极不相称的。因此,“要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总之,我们只有在世界历史进程中,把中国的实践探索好、经验总结好,就有更强能力为解决世界性问题提供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构建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构建中国话语、中国气派,向世界展现具有民族性、原创性和当代性的中国价值理念,向世界展现中国所担当的存在价值,体现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就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这将是中国向世界文明作出的一种由特殊性到普遍性、再到现实性的理论贡献。

    (作者为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

    原文链接:http://fjrb.fjsen.com/fjrb/html/2017-05/23/content_1026823.htm?div=-1

    更多:中国社会科学网:http://www.cssn.cn/bk/bkpd_qklm/bkpd_bkwz/201705/t20170523_352822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