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 the Media

媒体华大

媒体华大

 

2017厦门国际大数据大赛决赛入围团队

    台上,群星闪耀,15支来自全国各地的大数据精英团队轮番路演自己的大数据项目,展开巅峰对决;台下,高朋满座,大数据人才与企业齐聚一堂,时不时为台上的奇思妙想喝彩……经过两天激烈的总决赛角逐,历时5个月的2017厦门国际大数据大赛18日在厦门尘埃落定。最终,来自南京邮电大学的绫小路清隆团队摘取一等奖桂冠。

    本次大赛由福建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指导,厦门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主办,在湖里区政府和数字福建大数据基础技术厦门研究院支持下,由厦门信息产业和信息化研究院(厦门大学)和厦门市大数据产业协会承办,湖里区经济和信息化局、禾山街道办事处等单位协办。2016年,厦门首次举办全国性大数据大赛,今年的比赛在此基础上进行升级,更强调国际化。前往美国休斯敦召开专题研讨会,邀请相关研究机构、海外专家学者参与……本届大赛增加国际合作与交流,并使之成为大数据人才汇聚、集散的高端论坛,为厦门大数据产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

    巅峰对决 厦门大数据产业活力飞扬

    虽然“优胜奖”的成绩远未达到预期目标,研究生二年级女生李小整和团队的其他成员还是很激动,“比赛就是一个学习过程,跟其他团队一起切磋,收获不少”。激动之余,她最感念的还是组织者的“贴心”:一切大赛以外的事情,组委会都会做好“后勤”,让参赛者可以心无旁骛专心比赛。这支名为“忆峥嵘”的参赛队伍,来自华侨大学计算机与技术技术学院,他们带来的项目《大数据集成的医疗问答系统构建与实现》,将大数据应用于医疗导诊,“相当于一个家庭医生,让患者可以在家初步了解病症的有关知识,如果属于普通的感冒,还会建议到社区医院就诊,从而起到分流患者的作用”。

    在当天总决赛的路演现场,包括“忆峥嵘”在内的15支入围团队展开最后角逐。以“数据时代,汇聚人才力量”为主题的本次大赛,自6月启动以来,经过北京赛题发布、美国休斯顿专题研讨、初赛入围作品评审发布、线上赛题解答指导等环节,共吸引了全国20多个省市区、100多所重点高校的249支队伍的热情参与。“短短几天,就让我们感受到厦门大数据产业的活力。”来自南京邮电大学的参赛队伍KEEN激动地说,期待有机会能够来厦门从事大数据研发与应用等工作。

    事实上,湖里区拥有发展大数据产业的优质土壤,软件信息服务企业达到1000多家,从业人员近万人,并有亿联网络、新游网络等一批企业成功在主板或新三板上市。同时,该区还专门出台《湖里区促进信息产业发展实施办法》,在租金补贴、宽带使用费、融资额补助、高管子女就学等方面给予扶持,推动供给侧改革,壮大信息产业企业发展。

    不仅如此,湖里区还和厦门大学共建厦门信息产业和信息化研究

院。作为市级产业平台,该院秉持“政府智囊、产业桥梁、技术枢纽、人才高地”的自身定位,为区域产业转型升级贡献力量。

   无缝对接 借比赛吸引人才和项目

    除了冠军队外,四川大学DH团队、跨海峡联合团队台湾淡江大学与中科院深圳联队POP⁃CORN分享二等奖荣耀;南京邮电大学KEEN、南京邮电大学邮问必答、北京交通大学BJTU⁃No.1团队获得三等奖。

    不过,与比赛成绩相比,这场比赛背后的意义更受关注。回望过去的5个月,2017厦门大数据大赛不仅仅是济济一堂的热闹,更成了一种细水长流的持续:邀请企业出题、安排企业秀、选手走进企业,鼓励协作互动,安排招聘会……通过系列活动,拓宽就业渠道,发现高端人才,推动产业升级,展现创业风采,推动厦门以及湖里的大数据发展迈上新台阶。

    总决赛现场,主办方更是联合了厦门市科技集团举行了“厦门科技资本对接会”,厦门信息产业和信息化研究院咨询委员会委员、大数据大赛专家委员会委员,分为三组,分别为15个比赛项目、6个科技资本对接项目,进行评审、点评。比赛还同期举行了“金融证券大数据高峰论坛”,行业专家学者以及企业家汇聚一堂,厦门大学—新意科技联合研发基金成立。未来,双方将汇聚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力量和资源。

    与此同时,19家大数据相关企业在决赛现场进行展示招聘,实现了企业和人才通过比赛进行零距离交流。他们通过网络和现场招聘的形式,面向全国各地的大数据精英们提供近一百个职位,搭建起大数据企业与人才间的桥梁。

值得一提的是,大赛联合厦门人才网开通大赛专题网站——大数据线上展,集中展示大数据相关企业、职位、参赛队伍及求职人员,开启又一扇永不落幕的人才交流合作窗口。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信息技术进入新的时代,而新时代最重要的创新要素是人才。”厦门信息产业和信息化研究院执行院长洪文兴表示,本次大赛就是围绕着人做文章,帮助政府发现企业,帮助企业发现人才,帮助人才发现职位,“以赛引才,通过大赛的平台把大数据产业的优秀人才和项目引进来,推动厦门市大数据产业发展”。

    “举办大数据比赛是一个不错的方式,可以为产业发展营造一种氛围,但厦门在吸引人才上,措施可能需要再加把力。”华侨大学“忆峥嵘”团队导师贺惠新认为,厦门要发展大数据,需要敞开大门吸引人才,为人才提供更好的薪资待遇和发展平台。他以李小整为例,以她目前的水平,在北京年薪至少可以达到25万元,但在厦门能拿到15万元就已是顶天了,而两地的生活费用差不多。         (晓枫) 专题

     原文链接:http://fjrb.fjsen.com/fjrb/html/2017-11/21/content_1070115.htm?div=-1

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