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 the Media

媒体华大

媒体华大

    著名画家毛光辉是土生土长的湘西凤凰人,在他画笔下,奼紫嫣红的山乡苗寨、漫江碧透的旖旎沱江、风情万千的吊脚木楼,乃至湘西的一草一木都显现出别样的光彩。毛光辉说,「如果离开了家乡,我就画不出画来了。」 近些年来,毛光辉携画作走出湘西大山,来到香港、台湾、日本,还远赴法国、西班牙、日本、美国、芬兰等国家与国外观众交流,来自偏远湘西的艺术,却在海外收获了广泛的关注与共鸣。■文:香港文汇报记者 姚进 

    秋日的早晨,湖南湘西凤凰古城里游人不多,沱江上浮着一层淡淡的雾霭,两岸吊脚楼的影子静静投射在碧绿的江水之上。毛光辉请两个人抬着一幅裱好宣纸的画框,到江对岸实景写生,这是毛光辉几十年如一日坚持的绘画功课。

    走在前头的毛光辉,满头银发随着晨风飘荡,他身着当地土布制作的对襟衫,很有艺术家的风度气质。一行人从满布时光印痕的石墩上横穿沱江,在他的身影后,凤凰极具辨识度的虹桥静卧碧波,虹桥右侧,一幢精巧的重檐建筑临江兀立,那是画家黄永玉的家--夺翠楼。而自北门城楼进入古城之内,只数百米,便是大作家沈从文的故居。

    湘西凤凰,以多彩的文化艺术传承而着称,沈从文、黄永玉就是从这座小城走出去,成为中国文化艺术的代表人物。而今,毛光辉--这位被黄永玉称为「凤凰小子」的湘西汉子,又隐然成为新一代凤凰文化艺术的代言人,在国内外崭露头角。

    毛光辉出生于1958年,现就任于湖南省湘西州美术馆,是吉首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舞台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南省戏剧家协会会员、湖南省第十一届政协委员、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保护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通多门艺术, 绘画似舞蹈。

    毛光辉在凤凰的家也在美丽的沱江边上,这是一幢四层小楼,取名为「素墨轩」。素墨轩的一、二层,是他的作品陈列室,里面张挂着一幅幅色彩艳丽的山水和花卉精品,这都是毛光辉自己最喜爱的代表作。

    毛光辉从小就喜欢写写画画,表现出非常高的艺术天赋,但由于家境清贫,为了解决基本的生活问题,他16岁就考进凤凰县阳戏团,学习唱念做打,在舞台上演出一些小角色。一次偶然的机会,剧团安排他跟老师学习画舞台布景,从此他的艺术专长才寻找到合适的出口,便一发不可收拾,自此开启了精彩的艺术人生。

    沈从文曾经说过,到湘西不看阳戏,等于只到了半个湘西。凤凰阳戏来源于民间歌舞,是浪漫神秘的楚文化的积淀。毛光辉谈起往事,对这段经历给予他的帮助依旧铭感于心。他说,画舞台布景,让他掌握了画大画的能力。此外,音乐、戏剧等民间文艺,也增强了他对艺术的感悟力,因为艺术都是相通的,绘画同样也有着内在的韵律与节奏。

    记者曾有幸见到毛光辉绘制巨幅作品。他将一张长宽都达数米的宣纸平整铺在地板上,用大桶子调好色与墨,拿巨大的排笔,在白色的宣纸上泼墨绘彩。作画过程中,只见毛光辉光着脚,在宣纸上来回穿插移动,此处停留良久,那边却轻盈掠过,此时的他,已不仅仅是画家,更像是一位舞者翩翩起舞,又或是乐者在弹奏一首乐曲,轻拢慢捻抹复挑。不长的时间,一幅彩墨荷花就宣告完成,毛光辉停下手中大笔,换成常规的毛笔,题款盖印,徐徐收官,彷佛一曲终了,余音袅袅。

    汲取中西精华 自成彩墨大家。

   「我是一个幸运儿,因为我生在凤凰,长在凤凰,这里被世界人们称为『最美丽的小城』」毛光辉说。

    凤凰虽僻处湘西,但文化艺术氛围非常浓郁。毛光辉告诉记者,小时候,他上学的时候要经过一条小巷,这里有染布的,打银器的,搞纸扎的,还有唱戏的,就像一个艺术沙龙。其中一个姓滕的纸扎艺人让他记忆深刻,这位滕师傅扎的狮子用色非常夸张,大红、纯青、黑色,用绘画的专业术语说,这都是极色,他从小非常喜欢这些纸扎。此外,毛光辉还对瓷画、湘西蜡染、苗族剪纸、山歌、地方戏剧(阳戏、茶灯)都颇有研究,被凤凰人称为湘西「活字典」。

   「我的画不是学院派的,很多都取自民间。」毛光辉并不讳言。这些湘西原生的艺术在毛光辉的绘画作品中留下了清晰的印迹,他画画用得最多的颜料是来自当地苗族蜡染的那种靛蓝,这也是苗族服装常用的色彩。五彩的苗绣与靛蓝搭配起来,色彩又亮又好看。同时,他又会在绘画中使用色彩通透的丙烯颜料,冶东西方艺术于一炉,却能和谐共融,达到相互烘托的效果。

    从这里也看得出,尽管在凤凰土生土长,但毛光辉的艺术观念并不固执保守,他在大力学习传承民族艺术的基础上,又与时代同步,汲取了西方先进的艺术养分。对此,毛光辉表示,凤凰的画家要有胆子走出去,把外面精彩的东西「偷」回来。

    在保留传统水墨绘画性元素的基础上,毛光辉大胆引进了西方油画、粉画的技法,把具有强烈绘画性的色块、线条、光影等元素作为作品的技法基础,将涂抹、勾勒、描摹之类的纯粹绘画性技法作为自己水墨画的技法主体,形成了鲜明的个人风格。

    比如他的作品《火里凤凰》,选择凤凰古城的青瓦屋顶和独特的吊脚楼,以大块面的黑、蓝两色和一气呵成的气势,画面粗象,但情感浓烈而奔放。

在《多少楼台烟雨中》中,他又以「点彩」概括故乡烟雨中的楼台等人文元素,激越而磅礡,其深浅相宜的墨色,表达出了烟雨凤凰的神韵。

而他画的彩墨荷花、梅花、牡丹等花卉作品中,他以色为墨,大面积的大红、大绿、靛蓝等极色与墨冲撞,简直成为色彩的舞蹈和狂欢,碰撞出强烈的情感火花,让观者目炫神迷。

    著名画家、艺术评论家贾德江曾如此评价毛光辉的彩墨艺术,「(毛光辉)融入印象派、抽象主义的观念,既强化了水墨的渗透效果,又突出了色彩的鲜活性。重彩、纯色的运用,打破了中国传统绘画色彩的程式,使不同色调对比的画面在具有强烈视觉效果的同时,突出了画家的情感表现。」

    爱不尽大美湘西 画不完山水人情。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毛光辉对记者说:「我们凤凰的艺术家,就像是地里的庄稼一样,是活生生从土里长出来的,是鲜活生猛的。」

    正如湘西那片神秘而且富有生命力的土地一样,毛光辉性格外向,他经常到湘西各地现场画写生,他不怕人围观,反倒是看他画画的人越多,他的情绪越高,画得越好。

    毛光辉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走进大自然写生,体味家乡山川、花卉的生命律动。几十年来,他走遍了湘西的山山水水,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成为他笔下的精灵,对于湘西的一切,毛光辉如此熟稔,如此热爱,他深情地说:「如果离开了家乡,我就画不出画来了。凤凰对我来说,是画不完的山水,写不尽的人情。」

黄永玉为他取号「凤凰小子」

    除了在福建华侨大学求学的一段时间,毛光辉的足迹基本没有离开过湖南湘西,但他的艺术极具国际视野,自成一格,这离不开一个重要人物对他的点拨与指导,那就是凤凰籍的大画家黄永玉。说起「大伯」黄永玉,毛光辉话语中充满感激之情。

    由于家族关系亲近,毛光辉从小称呼黄永玉母亲为奶奶,小时候,他经常去和独居的奶奶做伴,每天为她挑回一天用的水。看到毛光辉喜爱画画,奶奶告诉他,「你有个大伯很会画画,等他回家让他教你画。」

    毛光辉说,他至今还清楚记得第一次见到「大伯」的情景。那是1974年6月的一天,毛光辉照样去黄家,却在堂屋中见到一个陌生人。奶奶告诉他,这是大伯黄永玉。「听说你喜欢画画,明天你来,我教你画。」大伯说。就是从这天开始,毛光辉与黄永玉结下了一生的师徒情缘。

    第二天,毛光辉把自己所有画都抱了过去,黄永玉点评之后叮嘱他,「要先学画白描」。大伯回北京后还给他寄来一本白描集,里面有刘胡兰、铁人王进喜等英雄人物和一些政治画,这些成为他学习白描的启蒙书。

遵从黄永玉的教诲,画白描写生成为毛光辉一生的坚持。前几年,毛光辉还专门出了一本白描集,他送给大伯看,黄永玉很高兴地称赞他:「现在像你这么认真画画的人不多了」。

    对他的绘画功课,黄永玉一直督促甚严。毛光辉说,有一年,大伯叫他到北京的家--万荷堂住了半年,亲自指点他画画。这段时间,毛光辉必须每天早上五点多就起床画清晨的荷花。「老爷子每天六点就起床了,我必须赶在他之前起床,不然就会挨批评。」毛光辉笑着说。

    在艺术风格上,黄永玉也常给他指点。「在掌握画画的基本道理后,还要学会不讲道理,要横冲直撞。」毛光辉对这句话印象最深。毛光辉理解大伯的意思,就是要他在艺术上不能拘泥、死板,要在学习传统的基础上能跳出来创新,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

    1987年,在黄永玉推荐下,毛光辉进入福建的华侨大学艺术系中国画专业深造。在这里,他开始思考为个人画风定位,尝试着国画表现技法的丰富性与多样性。

   「凤凰小子」本是黄永玉对毛光辉的昵称,黄永玉亲自题字,作为毛光辉的别号。「50多年来,我和恩师一直不以师徒相称,我叫他『大伯』,他叫我『毛伢崽』(湘西土语,对晚辈的亲昵称呼)」。虽近花甲之年,说起这些美好的记忆,毛光辉依旧满是孺慕之情。

      原文链接:http://epaper.wenweipo.com/flipping_book/index.php#/wenweipo/2017112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