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 the Media

媒体华大

媒体华大

    美国总统特朗普近日宣布,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并将启动美驻以使馆从特拉维夫迁往耶路撒冷的进程。外媒称,特朗普此举如同打开“潘多拉之盒”,将增加中东地区的不稳定性。在巴以争议及相关地区,中国企业仍然有很多投资。出于对这一区域中国企业投资的关注,笔者近日走访特拉维夫、耶路撒冷、拉马拉等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城市,发现了中资投资的一些问题。

    在争议地区体验巴以“剑拔弩张”

    巴以地区一直被誉为“中东火药桶”,五次中东战争并没有抹平巴以之间的矛盾,仇恨反而越积越深。2014年8月,巴以达成长期的停火协议,双方矛盾似乎暂时被掩盖。但笔者在耶路撒冷随处可见荷枪实弹的以色列执勤部队,仿佛时刻提醒你,掩盖在平静表象之下的,仍是高涨的民族仇恨。

    1967年“六五战争”结束后,以色列逐步确立兴建定居点的政策。以色列在占领的巴勒斯坦领土上修建的定居点大多处于制高点,或者可以有效控制农田和水资源的区域。这些定居点的修建,可以说牢牢扼住巴勒斯坦发展“咽喉”。

    目前,以色列政府修建的犹太人定居点主要集中在约旦河西岸的C区。根据1993年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简称巴解)和以色列签署的《奥斯陆协议》规定,过渡时期的巴勒斯坦领土临时划分成三个区域:区域A由巴勒斯坦当局完全控制,包括大多数的巴勒斯坦城市,如临时首都拉马拉;而在区域B中,巴勒斯坦当局只能管理民事,巴以双方共同负责安全;在区域C中,则被以色列充分控制,包括治安,土地划拨规划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等。以色列的政策在事实上排除了巴勒斯坦人在C区进行任何商业投资的可能,巴勒斯坦人从约旦河西岸进出耶路撒冷都需要经过严格安检。在安检的非高峰期,笔者亲身体验,通过安检程序也需要30分钟左右。

    中资在巴投资“如履薄冰”

    中国和以色列的关系保持长期健康稳定发展,双方在科技、工业、教育、农业等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合作。目前,中国与以色列的双边贸易额已经突破110亿美元,并且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如今在以色列地区投资的企业除了中国化工、中国中铁、中国铁建等大国企外,复星医药、光明食品、华为、百度以及来自香港李嘉诚旗下的企业也纷纷进入巴以地区进行投资。当然,目前中国企业的主要投资方向还是集中在以色列地区。

    虽然近几年来,中国企业也开始逐渐进入巴勒斯坦地区进行投资,巴勒斯坦政府也成立巴勒斯坦投资基金,积极吸引中企投资,但整体进展并没有那么顺利。巴勒斯坦投资基金的主席穆罕默德·穆斯塔法博士在拉马拉告诉笔者,目前巴勒斯坦投资基金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特别是在水泥开发、农业、建筑等领域。

    据笔者观察,目前临时首都拉马拉已经是一个中小规模城市,许多新兴建筑拔地而起。然而这仅仅是在区域A中,在区域B和区域C中,由于以色列牢牢控制电力和水资源,巴勒斯坦政府并没有太多发言权,甚至是权力缺失状态,因此中资公司进入巴勒斯坦地区面临很多困境。

    除此之外,目前的巴勒斯坦在许多政府功能上也是缺失的,巴勒斯坦现在的金融机构是中央银行预备机构,但却不发行巴勒斯坦货币。在约旦河西岸地区的巴勒斯坦人,主要使用以色列新谢克尔作为流通货币,而在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人,除了使用谢克尔外也使用埃及镑。以色列控制了巴勒斯坦的所有边界,并且修筑起几层楼高的高墙,阻止巴勒斯坦人迁徙,因此巴勒斯坦经济是不完整的、处于低级阶段的,巴勒斯坦并没有与世界经济建立独立联系的可能性。以色列严格限制物资进出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任何可能用于军事目的的民用商品、原材料和设备都被列入禁止名单,处处可见的检查点,使得一切在巴勒斯坦的投资都变得如履薄冰。

    投资巴以需谨慎而行

    目前许多中国企业也开始出现在巴勒斯坦地区。在巴勒斯坦控制城市,随处可见华为广告以及华为手机的身影。然而也有一些中资出现在了争议地区的犹太人定居点。

    有来自中国的企业收购了以色列一家死海矿物护肤品牌。笔者在该公司约旦河谷地生产和销售基地进行了调研。目前该公司虽然在约旦河谷地的产区并不大,但销量不错。由于价格较为亲民,产品深受中国大陆消费者的喜爱。笔者在销售区观察了半天时间,已经有好几拨的中国旅游乘大巴前来购买。笔者在销售区看上了几款产品,正打算购买,同行的调研团队成员提醒说这个产区位于约旦河西岸,是以色列在巴勒斯坦的定居点。在今年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访问中国的时候,中国政府就推动解决巴勒斯坦问题提出的四点主张中强调,中方呼吁切实落实联合国2334号决议,立即停止在被占领土上一切定居点活动。因此,该公司在定居点生产产品的工厂,存在较大风险。

    根据《日内瓦公约》第四公约的规定,禁止将人口转移到被占领地区,并利用占领区对占领者的经济利益进行剥削。以色列在巴勒斯坦定居点活动显然已经违反了这一规定。据笔者了解,过去10年,欧洲的18个国家已经逐渐在帮助他们的国内企业识别在巴以地区投资的风险,并给予相应警告,以免企业卷入矛盾之中,带来法律上以及企业声誉上的困境,甚至影响到国家的声誉。

    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推进,未来中国企业在巴以地区的投资也将进一步增长,如何保证在投资增加的情况下,有效避免资金或者人员流入到以色列在巴勒斯坦的定居点,是目前中国企业需要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在对外投资的过程中,保持政治上的中立,以及选择合适的区域进行投资,也将是中国企业的一门必修课。

    (作者为华侨大学国际政治系主任,全球化智库一带一路研究所所长)

    原文链接:http://www.jdqu.com/html/ckxx/2017/12/20/1186230-13.html

    更多:凤凰网:http://pit.ifeng.com/a/20171220/54340166_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