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 the Media

媒体华大

媒体华大

    2017年12月22日,“华侨大学印度尼西亚研究中心揭牌仪式暨印尼发展与智库建设研讨会”在华侨大学厦门校区王源兴国际会议中心G104举行。该仪式及研讨会由华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主办,华侨大学印度尼西亚研究中心承办。全程由华侨大学印度尼西亚中心主任陈琮渊副教授主持。

    华侨大学印度尼西亚研究中心成立于一年前的2016年11月8日,是服务于福建省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的重要学术智库,以印度尼西亚对外关系研究、印尼华侨研究及寻求东南亚各大学及研究机构合作为重点工作方向。今后将进一步发挥福建省侨乡与华侨大学的侨校优势,积极推动印尼研究与相关人才的培养,更好地发挥海丝建设智库功能,服务于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与国际战略。

    有关方面高度重视此次揭牌仪式与研讨会,印度尼西亚共和国驻广州总领事馆杨思荔(Siti Hajar Hapsari)领事、华侨大学国际交流合作处赵新城处长、社会科学研究处赵昕东处长,以及一批境内外知名印度尼西亚研究专家学者与会。整场会议流程共分为开幕致辞、揭牌暨兼职研究员聘书颁赠仪式、合作签约仪式、学术研讨会四个阶段。

    在开幕式致辞期间,杨思荔领事对华侨大学印尼研究中心的成立表示热烈祝贺,指出中印两国对彼此的深入了解,有赖学术研究及人文交流,乐见更多的研究机构及学者投入印尼研究领域。华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林宏宇教授在开幕致辞时强调,印尼是东盟大国,也是“一带一路”倡议发展及中国周边外交的重要对象国,在校方的大力支持下,印度尼西亚研究将是华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未来的重点方向。

    在揭牌暨兼职研究员聘书颁赠仪式上,华侨大学王爱平教授、厦门大学施雪琴教授、广西民族大学郑一省教授、华中师范大学韦红教授、福建师范大学孙建党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康敏副教授等专家学者受聘为印尼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林宏宇院长等为他们颁发聘书。在合作签约仪式上,华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正式与《亚太日报》签署合作协议。《亚太日报》总裁金文胜在发言中谈到:“《亚太日报》等新媒体平台密切关注印尼发展。移动互联网技术即科技将改变传媒格局,中印在新兴科学技术方面的合作是未来双方合作发展的重要领域。”各位与会人员于各项仪式结束后合影留念。

    在学术研讨会上,各位与会的专家学者从各自不同的专业角度介绍了印尼研究的重要议题,提出了各自独到的见解,并对华侨大学印尼研究中心的揭牌与未来发展表达了衷心的祝愿。首先发言的是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副院长施雪琴教授,他重点介绍了印尼华文教育与侨校发展研究情况。施教授指出:印尼独特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与多元的族群构成是其成为研究焦点的重要原因。印尼的华文教育与侨校发展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从单一到多元的过程,反映了印尼华人的变迁和华人族群文化的认同变迁。中印双边关系的发展与日益频繁的互动为印尼的华文教育发展注入了活力,今后印尼华社及华教的发展变化应值得注意。

    广西民族大学民族与社会学院郑一省教授的发言提到了印尼主流媒体KOMPAS(罗盘报)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报道,并提出了自己的相关看法。这家报纸报道“一带一路”的新闻数量从2013年至今逐年上升,报道内容也从2014年的两国领导人对各自国家海洋战略的阐述,发展到近年来印尼如何应对中国的“一带一路”可能给印尼带来的挑战。其中2017年的报道可谓是喜忧参半。中国对印尼主流媒体的报道应予以重视,并且针对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自身策略,以减小当地舆论对“一带一路”建设的负面影响。

    华中师范大学印度尼西亚研究中心主任韦红教授的发言围绕“印尼国内政治对中印共建海上丝路的影响”这一话题,从中印尼发展战略对接与中国资本进入印尼的角度切入,总结了印尼国内政治对中印共建海丝的影响。指出印尼引进外资受到阻碍、印尼的大国平衡策略、反对党利用与中国的合作误导民众等因素都会对中国资本进入印尼产生负面影响,增加中国投资的隐形成本与中印合作的不确定性。中国企业应加强沟通和各个层面的对外宣传工作,以增强合作的灵活性。

    福建师范大学印度尼西亚研究中心主任孙建党教授的发言总结了20世纪美国的东南亚区域研究及其启示。美国的东南亚研究滥觞于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正式兴起于冷战时期。其主要特点是研究方向多元,普遍应用跨学科方法。发展趋势是政府对于东南亚研究投入增多,致力于东南亚研究的专家学者越来越多。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美国的东南亚研究无疑为中国的东南亚研究提供了借鉴。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印度尼西亚人文交流研究中心康敏研究员介绍了北外亚非学院的相关研究情况,并对华大印尼中心的发展提出了良好建议。包括:加强两国青年与民间交流;建立智库学者短期交流机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扩大研究成果影响力;加强智库国际化建设。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问题研究院李明江副教授在发言中指出了“一带一路”建设在东南亚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包括:“一带一路”内涵宽泛,在印尼知名度不高,应集中于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印尼国内政治发展与大国博弈为“一带一路”建设增加了不稳定因素;“一带一路”在推进过程中应注意到印尼方面的顾虑,应注意关注当地民众的利益,不过分强调华侨华人的作用。

    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潘玥博士的发言对比了印尼民众对日韩文化与中国文化的接受程度,指出印尼年轻人对于传统中国文化兴趣度不高,应加强对特定人群的文化传播,在政治环境营造上不应过分强调华侨华人的作用。

    华侨大学华文学院王爱平教授在发言中提到了印尼研究中心对华大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他指出,华侨大学的发展与印尼华侨联系紧密,华侨大学应当发挥自身优势,深入对于印尼孔教华教、华裔青年发展,华人文化认同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同时华大的印尼研究应该深入实地,同时加强自身文化软实力的建设。

    原文链接:http://www.china.com.cn/opinion/think/2017-12/26/content_501642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