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 the Media

媒体华大

媒体华大

    随着各大高校陆续完成了今年的招生录取工作,莘莘学子将在九月收拾行囊,踏着金秋入校。每当这个时候,贫困大学生总是牵挂着大家的心,成为社会大众的目光焦点。

    在厦门,不仅有厦门市教育基金会等机构常态化地帮扶准大学生们,诸如海峡导报每年的爱心助学等社会公益活动也为新生们送去源源不断的温暖。与此同时,各大高校也纷纷靠前服务,为困难大学生们开辟了绿色通道,送去困难补贴,帮助他们申请助学贷款,一解“燃眉之急”。

    帮困的同时,更要励志。在厦门高校中,既有贯穿大学四年的帮扶举措,更有坚韧学子心志、灌输自信自强、感恩回报理念的育人做法。

    助学服务走在前

    今年7月底,集美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王益丁一行人,来到台籍新生吴蕙涵家中,为她送去了今年的高考录取通知书。

    这是今年集美大学首封送达的高考录取通知书,与通知书一同送达的,还有学校对困难学生的资助金和学校资助政策的解读。学校还为这名新生准备了一份特殊礼物——《陈嘉庚精神读本》,希望借此让学生认识集大“嘉庚精神立校,诚毅品格树人”的办学特色,感受校主陈嘉庚先生爱国、诚毅、奉献、勤俭的精神。

    原来,该同学家庭条件较困难,学校得知消息后,就将新生入学“绿色通道”延伸到学生的家中。同时,这也是集大启动“家校关怀万里行”暑期辅导员家访活动慰问的第一个新生。

    这个暑假,还有许多份“雪中炭火”正由高校的老师们通过“家校关怀万里行”活动送到困难学生的手中。

    华侨大学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杜秀宗介绍,学校组织了部分学院老师赴困难学生家中家访,最近,学校的“承志前行 情暖天山”暑期辅导员家访团就到了学校新疆籍困难学生家中走访慰问。

    由集大部分政工干部组成的家访团也去了甘肃兰州,了解困难学生的家庭情况。集大负责学生工作的相关老师说,通过家访,将温暖关怀送到学生家中,了解学生情况,也能把国家精准扶贫、爱心助学的资助政策宣传到位。

    “当新生收到录取通知书时,就能在上面了解到学校的相关资助政策,困难的新生登录我校的迎新系统注册时,可以填写家庭情况,申请‘绿色通道’,咨询或申请办理助学贷款等。”厦门大学徐小伟老师介绍。

    华侨大学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的老师最近已经接到了几通咨询助学贷款办理的热线电话,通过热线电话,他们及时解答了新生及家长对国家与学校资助政策的疑问。

    据了解,每年开学报到时,各大高校都会启动“绿色通道”,现场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一站式服务,为他们提供政策咨询、助学贷款申请办理等服务。厦门理工学院还为新生准备了包含路费、生活费、通信补贴、军训服、学习用品、免费投保等的“爱心礼包”,华大等学校也为特困新生发放了助学礼包。

    校园处处有帮扶

    今年暑假,厦门理工学院微信公众号“厦理工e起来”持续开展“亲情陪伴,e仔买单”活动。通过这个平台,学校将陆续送出总计10万元的亲情大礼包200份,用于报销同学们暑假回家的往返路费,在鼓励学生回家陪伴亲人的同时,更减轻了经济困难学生的负担。

    在厦高校普遍建立了较完善的学生资助体系,入学后,学校为困难学生提供了校园助学贷款、奖助学金、勤工助学、困难补助、生活补贴等渠道作为长期性的后续保障,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郭素芳是华侨大学2016级的学生,出生在江西的她因为家庭经济较为困难,入学前就申请了生源地贷款,并申请了华侨大学的“绿色通道”,成功获得了资助帮助的同时,也成为学校“阳光成长计划”的一员。

    在老师的关心下,郭素芳先后在学校的校长办公室、学生办事大厅等地勤工俭学。

    “在勤工俭学岗位上,我为学生和老师服务,虽然工作的内容比较杂,但也因此在做事和人际交往方面学到了很多东西。”郭素芳说,在以劳动换取补助的同时,自己也得到了成长。据悉,华大每年开设近3000个勤工助学岗位,为学生提供锻炼自我的平台“我们学校在勤工岗的设定上,重点倾向于一些技术岗位,比如老师助理、校园网技术开发等,都优先面向困难学生开放,让他们在干事中提升综合能力。”集大学生处相关负责老师介绍。

    大部分学校还设立特殊困难补助,对突发事故、受灾或意外的学生提供及时的帮扶。值得关注的还有,在厦门理工学院,对困难学生的帮扶进一步延伸到临近毕业时,学校拨出专项资金给困难毕业生用于简历制作和找工作的交通费等,还为困难学生参加竞赛、出国交流、创业等提供资助,解决“双困”毕业生的后顾之忧,每年为接近500人次的毕业生提供就业资助,发放就业资助金近90万元。

    帮困更要励志

    今年暑假,郭素芳有点忙。上个月,她所在的学生团队刚刚到晋江市开展名为“闽赣两地官方与民间扶贫机构在精准扶贫中角色调研与分析”的项目,这个月中旬,他们还要去那里的“爱心格子铺”当志愿者。

    从一入学,郭素芳就被纳入了学校的“阳光成长计划”。华侨大学的“阳光育人体系”旨在经济资助、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的同时,转变模式,将资助重点转向“能力提升”,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健康成长,提高就业竞争力。

    郭素芳说,学校组织的“阳光自助营”,开展了演讲、摄影、读书分享会、急救等主题培训,让自己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提升,拓宽了知识面和视野。如今,她经常和自助营的同学一起,利用周末时间到儿童之家关爱自闭症儿童,她还成为学校的一名“学生资助宣传大使”,将国家的资助政策送进乡村、普及宣传。

    扶困更要励志,为了大力推进资助育人,帮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厦门高校不断搭建学生自助平台,培育学生自立自强和感恩回馈社会的精神。

    在华大,经济困难学生一入学,学校便举办感恩信件邮寄活动,让学生在明信片上倾诉对家长的感恩之情、书写对未来的寄语,把感恩、诚信、励志教育等价值引领有机嵌入新生资助全程。

    在厦大,为推进落实“精准资助”与“资助育人”,学校举办了名为“爱无疆”资助育人的主题报告会,由老师为学生做主题为“‘受助、自助、助人’的多维阐释”的主题报告会,与学校的困难新生共同分享……

    自强不息,不少学子也以实际行动感恩回馈社会。厦门大学药学院药学系2017级药理学硕士黄飞榕在困难的家境中成长,立志要成为一名医药工作者,救死扶伤,帮助家人乃至更多人远离病痛的折磨。在顺利被保研后,她没有停下自己的脚步,选择到更艰苦的地方去——加入了研究生支教团,前往内蒙古额济纳旗进行了为期一年的支教。

    “支教一年,受教一生,育人同时也是育己。我总会想起在额济纳旗的日子,每次想起,我的嘴角都会忍不住上扬。”黄飞榕说,在支教过程中,她也收获了更多的自信。自立自强的她还获得了由团中央和全国学联主办的2017年度寻访“中国大学生志强之星”提名奖。

    原文链接:http://fjrb.fjsen.com/fjrb/html/2018-08/14/content_1127988.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