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 the Media

媒体华大

媒体华大

华大法学院为新生准备了印有“崇法明理 厚德致公”的折扇。

    核心提示

    布置许愿签名墙、为新生家长绘肖像、展出专业产品、统计有趣的大数据……本月,泉州高校陆续迎来2018级新生,为了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学校迎新花样百出,用独特的方式送上来自校园的第一声祝福。

    □本报记者 陈森森 通讯员 林尚平 林圣娥 朱红梅 文/图

 

    新生亲身体验专业魅力

    华侨大学各学院结合自身学科特点,布置一系列迎新活动。该校法学院为新生准备了印有“崇法明理 厚德致公”的折扇,每一把扇子均以学号作为编号;美术学院为新生摆出了一条“艺术之路”,七彩斑斓的“道路”绘有学院简介、专业介绍以及学生作品等,还在休息区内为新生家长绘画肖像;外国语学院精心定制了新生书签,并为每位新生送上一袋桂圆,寓意“折桂高考、圆梦华园”。

    黎明职业大学各学院也让报到的新生充满了惊喜。经济管理学院布置了一面许愿签名墙,让新同学在校园里留下自己的第一个愿望;国际贸易学院精心制作了书签,热心的师兄师姐留下寄语及联系方式,帮助新生解决大学生活的疑虑;智能制造工程学院则向“萌新”展示轮船模型、飞行器等创业设计作品;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展出了饼干、牛轧糖、啤酒和手工皂等实训成品供新生和家长品尝。从新疆赶来就读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任冰说:“坐了三天三夜的火车,一到学校便能吃到甜脆的饼干,好开心啊。”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徐宝升表示:“迎新模式的创新,不仅缓解了学生和家长奔波的疲劳,也让他们亲身体验了专业的魅力。”

    在泉州师范学院内,学姐们穿着特色服饰“站岗”,为新生和家长们提供咨询服务;“风里雨里 泉州师院等你”,广场上立着一张巨大的“无价车票”,办完报到手续的新生们纷纷与家长合影留念;“一人吃一半,感情恰勿会散”,独具特色的闽南谚语引起了大批新生的关注,许多外地新生忍不住亲手制作起了泉州传统美食——润饼菜。学校教务处副处长肖文江表示,“特色迎新”让新生们感受到,将要踏入的学习生涯是一个探知新事物的阶段,而“创新”也是他们需要着力培养的能力。

 

    数字化迎新模式开启

    为了给新生提供更加便捷贴心的服务,泉州各高校也纷纷开启了数字迎新模式。

    华侨大学招生处相关负责人表示,“新生来到学校后,他们对学校很多情况不太了解,我们就想通过信息化的手段,进行数据分析,让新生尽快了解学校、了解同学。”该校在微信公众号上公布了2018年录取本科新生6875人等基础数据,还别出心裁地统计了新生的姓氏、生源地分布、男女生比例等有趣的数据。如泉州校区男女生比例为3.7∶6.3,厦门校区男女生比例为5.7∶4.3;2018级新生姓氏排行榜中,“陈”姓在姓氏排行榜中再次摘得桂冠,在学校里,每19位新生中就有一位姓陈的同学等等。土库曼斯坦和马拉维是学校今年新增加的生源国家,旅游学院的2018级新生福山说:“我从土库曼斯坦到中国读书,这是一个遥远的距离,我非常喜欢中国,希望在大学期间能多和老师、同学沟通交流,学好汉语。”

    黎明职业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则特别设置了“我在大学的1024天”主题展板供学生与家长合影纪念,该学院党总支书记戴桂珍说:“在计算机世界中,1024是2的十次方,是二进制计数的基本计量单位之一,是1KB的字节数,是人工智能程序中最基础的基因序列。设置这个数据展板,希望新生在入学时就要开始确定自己大学1024天的小目标,圆满完成学业。”

    此外,泉州轻工学院今年也迎来了32名马来西亚留学生,该校不仅派结对子同学及老师到机场迎接,并且根据马来西亚的生活习惯,对留学生的学生公寓进行改造。“我的祖籍是晋江,来到这里,老师和同学都给予我很多帮助,让我在这熟悉又陌生的环境里,能更快融入大学生活。”2018级物流管理专业留学生曾祖儿说。

    原文链接:http://szb.qzwb.com/qzwb/html/2018-09/14/content_431080.htm?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