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aching and Research

教学科研

教学科研

   编者按:今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也是我校的“教学质量年”。4月5日,我校隆重召开2016年教学工作会议暨“教学质量年”动员大会,研究部署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工作。会议在全校师生中引起了热烈反响,各学院也纷纷召开座谈会,讨论贯彻落实教学工作会议的精神。华侨大学报开辟系列报道“教学质量年访学院”,介绍各个学院贯彻会议精神,提升教学水平的理念、计划和做法等。 

    学院如何建立教学评价标准?如何规范教学管理?如何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近日,经济与金融学院副院长苏梽芳向记者介绍了该院在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方面的一些有益尝试。

试行教考分离 规范教学管理

    一些经济学的主干课程,在经金学院的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经济学、电子商务和投资学等五个本科专业中都会开设。但是在一段时间里,这些课程在各个专业由于名称、学分以及教学大纲并不一样,造成了教学管理的混乱。加上考试由任课老师自主出卷,导致同样的课程在各个班级的评价标准不一致,造成师生不满。

    为根治这一弊端,经金学院试行了经济学类重要专业基础课教考分离制度:在《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会计学》等5门课程中试点统一教学规范,由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的教师组成备课组,并遴选组长,统一大纲,统一期中期末考试,统一匿名试卷流水批改。

    苏梽芳认为,将课酬普遍提高并不能有效提升教师们的教学积极性。“激励机制必须体现出个体的差异,要让付出的老师得到肯定。”为此,经金学院设立了“宏微观经济学优秀教学奖”,综合学生考试水平、学生评价、学院听课评价三个因素,评出教授这些课程的优秀教师,并给予物质和证书奖励。优秀教学奖中,期末考试班级平均成绩占60%,学院听课评教值与学生评教值各占20%。

    教考分离制度的试行已经产生了良好的效果。“老师清楚什么该教、学生清楚什么该学。更重要的是,让老师感到必须要教、学生感到必须要学,师生都感受到了压力。”苏梽芳说,“教考分离制度的目的就是建立统一的教学评价标准。在其基础上,学院有了奖励教学先进的尺子。”

    除此之外 ,学院已经连续两届对本科毕业论文进行查重,保证了毕业论文质量。

公布Office Hours  构建对话式师生关系

    苏梽芳认为,师生之间的交流探讨是良好学风的重要体现。他回忆说,时常看到老师在经管大楼的一楼大厅里,或者在食堂里指导学生论文。“可以想象我们的学生想找老师交流是多么困难。我们应当积极地为师生交流创造良好的条件。”

    经金学院于是在任课教师办公室配置方案上作了一次小小的改革:放弃以往按照职称级别分配工作室的方案,改为申请制度——只要提出申请,就可以在学院里拥有一张办公桌和一台电脑。据苏梽芳介绍,实行申请制后,更多年轻老师有了自己的办公空间,“而他们往往是对工作室更有需求的人。”新的办法出台后,不但所有申请工作室的老师都有了自己的工作桌位,还空出10多个位置供博士生使用。

    在此项改革落实之后,学院要求所有申请办公室的老师公布自己的Office Hours——办公室时间,并张贴在自己的办公室外,以方便师生联系,方便教师在课堂之外安排时间与学生晤谈。

    “通过学生与老师课堂之外的对话,助力教学相长,增进师生互动,激发学习动机,强化学习成效,这既是提升教学质量与育人效果的有效手段,也是现代高水平大学的基本特点。”苏梽芳呼吁,教师们应该增强与学生的沟通。否则,学生毕业实践和毕业论文等环节的学分往往就会被“放水”了。“但我们不能让学生在‘放水’中度过大学时光。”他强调。

积极推动参与专业认证 提升综合实力

    在专业建设上,学院决定以参与第三方专业评估认证为引导,提升学院的整体教学水平和专业竞争力。目前,学院金融学专业正积极参与美国注册金融分析师(CFA)课程体系认证,电子商务专业则正积极参与IEET(中华工程教育协会)工程认证。

    苏梽芳以CFA为例介绍道,要获得认证,参评专业要在课程体系、师资力量和学生CFA考试成绩三个方面下功夫。

    对于课程设置,苏梽芳显得很有信心。CFA认证要求专业课程知识点70%与其标准一致。“我们的课程和国际上流行的金融专业课程基本一致,这一点没有太大问题。”他表示,结合本次教学方案调整,学院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了微调,以更符合实际需要和参评要求。

    师资建设方面,苏梽芳表示,学院还将继续加大高水平人才的引进力度,同时依托金融学全英班,积极培养全英文教师,主动联络境外高水平教授来校兼职授课,以充实现有教师队伍。

    苏梽芳透露,学院还将推动学生参加CFA等专业证书的考试。“这既有助于学院参评专业认证,对学生自身也是极大的提升。”他认为,“准备一次专业证书的考试,学生自身的知识储备就达到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如果能够拿到含金量高的证书,毕业后的就业竞争力并不弱于一些所谓的名牌高校。”

    (原载于2016年11月29日第858期《华侨大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