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aching and Research

教学科研

教学科研

    近日,一段《女神教师上课爆满,用3周讲鹿晗八卦》的视频走红网络,观看人数达570万,还上了微博热搜榜。

    “华侨大学的年轻女博士老师超受学生欢迎,选修课常有人蹭课。她能把枯燥内容与娱乐结合在一起,用专业知识理论分析有关鹿晗恋情,讲了将近3周。老师还开玩笑说,口红要经常换,不然学生会看腻。”人民网官微转发了该视频。腾讯在置顶推送首页转载了此条信息。鹿晗工作室也主动联系王祎,索要课程PPT。

    网友纷纷评论点赞:“竟然可以用专业理论解释八卦,是学霸无疑了,果然是别人家的老师”“一开始不觉得女神,听完视频后才觉得她谈吐让人如沐春风,远胜一张普通的美女脸,真女神就该如此!”……

    这个视频的主角,就是华侨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青年教师——王祎!

    自2015年7月博士毕业入职华大后,王祎主讲了《广播电视概论》《国际新闻与传播》《跨文化传播》等课程,深受学生喜爱,拥有大批“粉丝”。

    “干货很多,可以听到其他地方无法获取的个人见解和知识拓展,很过瘾!”“课堂案例都是最新的,而且接地气。老师会结合学生的兴趣点来选取案例,很有趣,学起来很快乐。”这是华侨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四学生陈艳娇对王祎课堂的评价。陈艳娇大二时因一次“蹭课”“迷”上王祎老师,只要时间不冲突,都会去旁听她的课。

    上学期,王祎面向新闻与传播学院2015级学生开设专业选修课《跨文化传播》,年级同学几乎都选了,是学院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

    这学期,她只有一门研究生课程,原本10个人的班级,却常常被挤爆,坐满了30余位同学,都是来蹭课的。

    入职不到三年,王祎是如何做到的?

    “当大学老师不容易,要不断地与手机抢注意力。”谈起教学,坐在记者对面的王祎不时露出微笑,有一种天然的亲和力。在她看来,信息时代,学生获取信息极其容易,假如课堂照本宣科,讲和教材、百度百科、百度文库上一样的内容,学生肯定不喜欢,“只有提供有趣、有料、新鲜的内容,才能在课堂上PK过手机,赢得学生的注意力。我希望自己成为学生思维的引领者,而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

    为此,王祎在课堂上不仅传授理论知识,更注重引导学生学会用专业理论来分析社会现象的方法。以受学生普遍关注、最新的社会热点话题为案例教学,是她最常用的教学方式之一。而本科、硕士和博士分别就读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和传播学等不同专业的跨学科背景,则让王祎在课堂上能以跨学科视角分析问题,让学生直呼“听得过瘾”“干货满满”。

    以走红视频中谈到的鹿晗恋情事件为例。去年10月8日,鹿晗在微博上公布恋情,三小时内涨粉近200万。该话题一度占领微博热搜榜,甚至微博都瘫痪了,成为当时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第二天的《跨文化传播》课堂上,王祎就以《从“薛李撕”到“鹿关恋”——“八卦”背后的结构性因素分析》为题,做了一个案例教学,分析这一传播现象。她引导学生从“意见领袖”“议程设置”“多级传播”等传播学理论视角,分析为何“鹿关恋”会如此受关注、信息传播路径是什么等,再拓展至互联网时代的造星流程、偶像生产机制与运营模式等。

    “学生听完后说,哦,原来专业知识还可以用来解释八卦,很有趣。”王祎说,“其实,真正讲八卦也就三五分钟,其他时间都是在讲专业理论知识。用学生普遍关注的热点来切入,理论知识学习变得有趣且容易被学生接受。”

    有趣的课堂离不开课前的“用心备课”。每学期的课,即使是同一门课程,王祎都会从头至尾反复更新课件。具体到每一讲时,提前三五天,她还会补充最新的课程素材,让课堂内容保持“新鲜”。

    此外,每上一门课,王祎都会建立QQ群,分享相关资料,与学生交流探讨;课程结束后,她还经常请学生以写小纸条的方式“找茬”,及时收集课程反馈,作为完善教学设计的重要参考……

    除了搞好课堂教学,王祎还乐意做学生成长的引领者、陪伴者、见证者。她与学生无所不谈,因“祎”与“一”同音,学生也亲切地称她为“一一姐”或“一一老师”。“一一老师特别能关注到学生情绪的变化,发现稍微有点不对劲,就会线上私聊我们或者约出来聊聊天。”新闻与传播学院2015级广播电视学2班陈奕莹有段时间很迷茫,情绪有点波动,很快就被班主任王祎关注到。“我被一一老师约谈几次了,情绪得到疏导,很快就‘满血复活啦’!”

    如今,王祎还开设个人公益公众号“一言一语”,与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学生分享自己的考研、学习经历等,帮助学生进行未来规划;担任新闻与传播学院12名本科生的导师,每两周会有一次导师见面会和读书交流会;指导学生参加“大广赛”“学院奖”等专业竞赛,以及创新、创意、创业类比赛,获得国家、省、市级奖励多项;指导学生运营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微信公众号……

    “老师是一个神奇的职业,你的课讲得有趣,学生喜欢,你就会更有动力去投入。你不经意间的观点或者想法可能会改变学生的人生轨迹,看到学生的成长,你就会很有成就感。”王祎说,“我很享受与学生互动交流、一起学习的过程,教学让我幸福感满满!”

    (原载2018年4月17日第910期《华侨大学报》)

 

(值班编辑:温雅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