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炜是华大1978级化学系校友。国庆期间,1978级校友专程回母校纪念华大复办30周年,同时纪念入学30周年。

    评价当年在华园的求学生活,陈炜戏称自己“不是好学生”。因为兴趣广泛导致“不务正业”,把绝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文学、音乐、体育等爱好上,尤其是田径。大二时的校运会,陈炜“危难之际”顶替同学参加百米赛跑的,夺得全校亚军。但冒名的他没能逃过体育老师的“火眼金睛”,被吸纳进校田径队,并在大三时代表学校参加省大学生运动会,勇夺4×100米接力赛冠军,获评国家三级运动员。

   大学毕业那年,对绿色军营的向往,陈炜在众多机会面前毅然选择去部队当兵。陈炜的叔叔是一名军人,叔叔的旧军挎包、军装、军鞋一直伴着他从中学到大学。

    来到梦想中的军营,兴奋的陈炜有感而发创作一首诗《无题》,不曾想这首诗竟成为他后来与同事竞争取胜的“秘密武器”。1985年,解放军总政治部下属的海峡之声电台招聘记者编辑,爱好文学的陈炜报名应考,从所在部队报名的十多人中脱颖而出,唯一被录取。主考官为何相中他一个理科出身的呢?面试时,陈炜侃侃而谈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同时拿出自己最满意的两篇作品,一是大学毕业时以散文写的总结,另一篇就是那首《无题》诗:“秋天,正好是收获的季节,但在这片绿色的田野上,希望的种子却刚刚种下。”主考官一听,很有诗意,认为他“文学功底扎实”,“很不错”。说起这段往事,陈炜满脸笑容。

    来到海峡之声电台,陈炜被安排在资料室,从事收集资料等一些基础性工作。这些看似无聊的事情,陈炜却认为“非常有用”。1988年,台湾开放民众赴大陆探亲,这是两岸关系发展中的重要事件。凭借两年来收集资料工作中的大量积累,陈炜写就他生平的第一篇论文———《台湾开放大陆探亲与中国和平统一》,大气的标题,独到的见解,以致许多专家判定这篇论文出自“一位资深研究员”。一鸣惊人的陈炜因此一发而不可收,不仅参与了多项台湾问题课题研究,还写出了多篇论文,成长为一名台湾问题研究专家。

    1996年,陈炜从部队转业到珠海市社会保险局。对保险行业一窍不通的他,首先还是从熟悉材料做起。仅仅三个月,陈炜就拿出了一篇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论文———《浅谈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一时多家新闻单位向其索要论文,局领导也对其刮目相看。此后,陈炜的研究范围还涉及“医疗保险改革”等社会保险诸多方面。

    2001年,珠海市招商局招考管理干部,陈炜认为招商引资工作能直接促进经济发展,参与地方经济建设,很有意义。喜欢挑战自我的他前去应考,如愿以偿地考上了目前的职位———珠海市横琴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招商办公室副主任。陈炜介绍,招商工作很有挑战性,从开始与投资商接触到了解,从选商到落户,从开工建设到生产,一系列的跟踪服务工作,非常复杂。但他很喜欢这个工作,一直要求自己把服务工作“做得贴心、到位”。

    回顾人生路,陈炜说自己是一个“不安分”的人,可“不安分”却是他生活中的机遇。不过,陈炜现在不想再“不安分”了,打算在现在的岗位上一直干到退休,然后去做他认为更有意义的事。 (原载2008年10月21日《华侨大学报》)

                               

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