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不断涌现,改变了传播的形态和方式,也为学校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为探索在媒体融合和新媒体迅猛发展的大环境下,如何因应形势更好开展工作,机关党委第三支部策划组织了“新媒体沙龙”活动。5月26日下午,第二期“新媒体沙龙”移师厦门校区举行,来自泉州、厦门两校区的新媒体“主页君”们会聚行政研发大楼19楼会议室,交流运营经验,共论正能量传播。本场沙龙由党委宣传部网络科温雅彬主持。

    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机关党委第三支部书记张彬在沙龙上表示,结合党委宣传部的业务工作,机关党委第三支部推出了“新媒体沙龙”这一交流平台,借此会聚校园新媒体的运营者,分享和交流各自的运营方法和经验,增进彼此了解,以提升我校新媒体的整理运营水平;同时通过这个平台,也听取大家对于学校新媒体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作为进一步开展相关工作的参考。

    作为新媒体传播社旗下的两大地标性微博之一,@集美大道668号 在厦门校区树立了独特的影响力,深受师生信任。厦门校区新媒社社长宋宇阐释了新媒体传播社“尽微博之力,打造华园最有温度的媒体”的创社宗旨和运营理念,从什么是温度、如何实现温度、坚决执行及如何利用微博平台几个方面作了分享,特别强调了“互联网思维”在新媒体运营中的重要性。

    @侨家大院668号 是后勤与资产管理处学生参与校园后勤管理与服务的微博平台。沙龙上,“大院君”罗鹏彬结合实际案例,重点介绍了该平台在舆情引导方面所发挥的作用。他表示,通过积极回应师生的相关意见和诉求,后勤工作和文化得到了理解和赞许,也提升了后勤部门的形象。

    “学院不远,就在你的口袋中”是信息学院团委官方微信号“口袋信息”名字的由来,也是其诉求之所在。“口袋信息”负责人、辅导员赵栋表示,该微信号的运营注重实用化和趣味化,实用化是为了让学生离不开它,趣味化则是让学生爱上它。

    华侨大学广播台在泉州、厦门两校区分别独立运作,制作、播放节目,但以“华侨大学广播台”作为共同的微信公众号。厦门校区广播台网络部部长曹鑫宇分享了跨校区协同运营新媒体的经验,并介绍了广播台在“节目可视化”方面进行的探索。她表示,作为声音媒体,广播节目经过简单的视频化以微信的方式推送,增加了节目的落地渠道,也拓展了广播台的触角,得到了较好的成效。

       土木工程学院团委微信公众号“华小木”结合专业特色,推出了“建筑博览”“土木在线”等栏目。“华小木”负责人表示,他们将微博平台与微信平台相结合,实现内容的共享,并定期优化自定义菜单,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微信公众号“商蕴”是经济与金融学院的学生工作平台,于2014年3月28日正式上线,目前粉丝已突破7000人,并成立了专门运营团队“商蕴工作室”。作为“商蕴”的负责人,经金学院团委书记郑志民从定位目标、日常运作、团队协作、后期规划四个方面分享了“商蕴”的运营经验。“优质内容留人”“忠实的读者是收集反馈和不断改进运营的最好伙伴”,他强调,微信运营尤其要重视内容质量和订户反馈。郑志民在沙龙上提出了“商蕴币”的激励机制,引起在场辅导员和学生们的极大兴趣。

    在“运用新媒体,弘扬正能量”主题讨论环节中,与会的“主页君”们结合实际运营经验,分享了通过新媒体关注社会积极因子,传递正能量的案例。后勤与资产管理处龚翰阐释了@侨家大院668号 创立的缘由,表示微博兴起后,成为了许多学生反映问题的主要渠道之一,也累积了一些负能量,因应这种形势主动推出了这一微博平台,架起了部门与学生之间的又一道沟通桥梁,有效纾解了这些负能量。党委宣传部黄平以“校名保卫战”为例表示,新媒体“主页君”要善于将负能量引导转化为正能量,同时要留心关注身边的人事物,将正能量传递出来,让更多人感受到。

    “新媒体沙龙”由机关党委第三支部发起,新媒体传播社具体承办,结合党委宣传部的业务工作,搭建了一个供支部成员、校外专业人士、学校通讯员、各大新媒体账号运营维护人员以及学生代表共同探讨在新媒体环境下学校宣传思想文化相关工作的平台,同时也为支部党员提供了一个听取各方意见、建议以进一步改进工作方式。沙龙每学期举办一次,每次设定一个不同的主题,首期“新媒体沙龙”于2014年12月举行,围绕“校园新媒体发展”作了经验分享和主题讨论。

经金学院团委书记郑志民分享“商蕴”微信公众号运营经验(吴天适 摄)

厦门校区新媒体传播社社长宋宇分享微博@集美大道668号 运营经验

“运用新媒体,弘扬正能量”主题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