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QU News

华大新闻

华大新闻

今年全国两会,我校多位港澳地区校董赴京参加,献良策、话发展。海内外校董、校友也通过多种渠道关注两会动态,并结合自身工作与学习畅谈感想体会。

全国政协常委、我校董事会副董事长姚志胜倡议2026年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在香港举办,进一步擦亮香港国际金融、航运和贸易中心的金字招牌,将港澳发展深度融入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格局中。他认为,应发挥出香港营商和会展业资源优势,结合香港的家族治理、财务规划、法律咨询等领域的专业服务,加强亚太地区的官方、民企协作,提升APEC会议的专业性和影响力,推动香港的经济发展,向世界展示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成果。

全国政协委员、我校董事会董事陈亨利建议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及《远洋渔业管理规定》的适用范围扩展至“具有中国国籍的港澳居民以及由港澳居民全资的法人”,利用港澳特区优势,积极参与国际渔业合作。同时建议推动国潮品牌引领世界、香港品牌植入影视作品,助力国家品牌及设计人才走向世界;加强推动及推广内地企业来港设区域总部或供应链管理总部,以“出海”为契机,提供一站式服务,助推企业在“一带一路”市场“出圈”。

全国政协委员、我校董事会董事王庭聪提议,为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完善社会治安整体防控体系,构建全链条反诈新格局,需打造“四位一体”反诈治理新范式。通过筑牢技术防御壁垒,构建智能反诈中枢;强化法治保障根基,填补新型犯罪规制空白;培育全民反诈生态,织密社会防护网络;拓展全球治理合作,破解跨境打击难题。通过持续创新治理模式,筑牢数字时代的安全防线,为人民群众财产安全提供坚实保障,为全球网络犯罪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全国政协委员、我校董事会董事陈明金谈到人才因产业而聚,产业因人才而兴,澳门要海纳百川、广纳人才,因此“澳门+横琴”的新空间,应承载更多“高才”,发展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推进多元化经济新增量。粤港澳大湾区拥有完备的产业体系,要充分利用大湾区各地发展阶段、产业基础、人才资源的梯次特点,以港澳的国际化优势充分对接广东的产业优势,共同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

全国人大代表、我校董事会董事陈虹认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振信心、令人鼓舞,特别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特别关注民生,比如逐步推动幼儿学前免费教育,增加对乡村、农村居民养老的津贴等措施令人振奋。

原全国人大代表、我校董事会副秘书长蔡素玉表示,过去一年,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持续增强。此次全国两会的召开,国家在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共同富裕等领域的战略部署令人振奋;在教育、医疗、养老、住房领域的持续投入和改革举措令人欣慰。作为一名担任了15年全国人大代表的“前辈”,希望年轻一代代表们能够继续为国家发展和人民福祉贡献力量。

原全国人大代表、我校董事会副秘书长李沛霖指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支持香港、澳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深化国际交往合作,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要完善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制度和政策,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增进两岸同胞福祉,坚定不移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携手共创民族复兴伟业。他认为,应紧密围绕国家部署,坚定信心、真抓实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努力贡献澳门力量。

我校香港校友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刘守峰认为,在当前全球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我们更需要凝聚共识,推动合作,以应对机遇和挑战。今年全国两会更加关注民生问题的探讨,聚焦加强与大湾区的发展与合作。应充分发挥地域特点,为两地的共同发展创造更多机会,更好推动创新产业合作和金融服务交流互通。

澳门立法会议员、我校澳门校友会常务副会长颜奕恒表示,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今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设计所提出的“具身智能”“6G”“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等新词,对澳门未来发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自己将认真学习全国两会精神,推动更多青年人才了解国家方针政策,结合国家所需及个人兴趣,担当起新时代“一国两制”实践的重要使命,为国家繁荣昌盛贡献力量。

我校欧洲校友会秘书长高亮表示,作为一名旅居海外的中国公民,自己始终关注祖国的发展与进步。“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 两会不仅是一场胜利的大会,更是一场发现问题、深挖根源、推动解决的大会,真正回应人民关切,体察民生冷暖,凝聚改革共识,让人民的期待化作发展的动力。


(责编:郑艺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