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QU News

华大新闻

华大新闻

6月9日上午,一堂特殊的课在祖国东南沿海的福建华侨大学和西北边陲的新疆塔里木大学首次同步开展——依托智慧树平台的“同步课堂网”,华侨大学旅游学院携手塔里木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开启了《旅游目的地管理》课程的首次同步直播互动课堂,两校师生齐聚云端,跨越千里同上一堂课。

华侨大学和塔里木大学“慕课西行—同步课堂”由此启动。

本次课程的主题是“旅游目的地规划与项目策划综合训练”,由华侨大学黄安民教授主讲课程内容,塔里木大学李俊老师主持两校师生课堂互动教学。

课堂上,黄安民教授以精彩讲解和案例分析,阐述了旅游目的规划的基本流程和规范原则,以及旅游项目策的创思维和方法。华侨大学2019级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学生宋兴、郑楚欣代表团队分享了富有闽南地域文化的旅游项目策划方案《泉府印象品牌策划案》,塔里木大学2019级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关芳芳也分享了极具新疆特色的旅游产品策划案《第一师阿拉尔市旅游产品开发》。他们的分享引发两校同学的热烈互动,大家互相点评、提问。

这样的“同步课堂”既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也丰富了两校同学的视野与案例素材。塔里木大学的同学表示,“同步课堂”能够在线上和兄弟院校同步上课、共同讨论,增加了教学的新颖性和参与性,“这种教学方式体验感强,更能启迪我们的思维,激发我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知识的掌握运用”。

据了解,《旅游目的地管理》是高等学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华侨大学的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020年获得福建省线下一流课程认定。由课程负责人黄安民教授编写的《旅游目的地管理》教材自2016年以来先后印刷13次,目前被国内100余所高校使用。

“慕课西行”是教育部高教司为推动教育资源共享、支持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发展倡导的一项公益性教育行动,旨在通过“数字赋能、共享课程”实现教育资源均衡,破解中西部高等教育优质教学资源短缺的难题。

华侨大学响应教育部号召,积极参与“慕课西行”计划,大力支持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除此次与塔里木大学启动“同步课堂”外,今年春季学期,学校还与对口帮扶学校北方民族大学依托雨课堂“克隆班”,试点开展了《微电影创作》和《葡萄与葡萄酒技能训练》两门课程的东西部融合式教学,实现了跨越2000公里的校际同步课堂交流。

其中,《微电影创作》是华侨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一门国家级一流本科线上课程,课程负责人是郭艳梅老师。在这门课程中,华侨大学作为雨课堂“原始班”的40名学生与北方民族大学作为雨课堂“克隆班”的50名学生通过直播实时收看进行课程学习,同时积极参与同步限时抢答和弹幕互动,在数字空间里完成了“克隆班”对“原始班”的复制和映射,实现了闽宁高校师生“同上一堂课”的既定目标。北方民族大学苏冠元老师说:“利用雨课堂‘克隆班’开展校际融合教学是一次非常好的尝试,郭老师的课讲得妙趣横生,学生听得津津有味,非常精彩!”该校学生也表示,能与华侨大学的同学同步聆听同一堂课是很特别的体验,学习动力更足,智能化课堂技术的使用也带来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更丰富的课程体验。

同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的《葡萄与葡萄酒技能训练》则由北方民族大学马海军老师主讲,华侨大学丁鑫老师开设的本校通识选修课程《葡萄酒的酿造与品鉴》为“克隆班”。该课程采用融合式教学实现了两校实践类课程的首次室外课程直播,通过这门课程,两校学生不仅学习了葡萄种植的相关知识,还品尝了葡萄酒,华侨大学的同学更见识到了千里之外的西部风貌。

6月9日的课堂尾声,黄安民教授向塔里木大学教师团队诚挚邀约:“希望我们今后持续合作共建虚拟教研室,共同优化华侨大学主编的《旅游目的地管理》第三版教材,共建更丰富的两地特色案例资源库,共同研究教学教育科研课题,共创共享更多元更多维度的教学资源。”李俊老师也真诚回应:“感谢华侨大学支持,共享优质资源,让我们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和学生有幸聆听黄安民教授的课程,感受富有特色的课堂氛围和学习环境。”

华侨大学教务处负责人表示,今后将依托信息化技术手段不断打破时空限制,探索更多新型合作模式,打造教育共同体,与中西部高校搭建起更多的“同步课堂”,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教学互动、教改互助、品牌共建,助力东西部高校教育教学协同发展。

课堂教学现场


(编辑:张为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