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 the Media

媒体华大

媒体华大

【环球网报道 记者 黄丹琳】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12月6日,八闽展新颜 扬帆再起航——“成语漫话世界”(福建站)主题采访团来到华侨大学(泉州校区),采访华侨大学留学生学习生活情况,了解华侨大学为加强海内外交流、推进文化传播和华文教育发展作出的贡献,在青春洋溢的大学校园中感受中外文化交流互鉴。

321039d61a42402c62809f7d93dd57a5u5.jpg

马来西亚留学生冯礼玺(左二) 环球网记者舒乙桁摄

来自马来西亚的留学生冯礼玺十岁开始学习二十四节令鼓,在华侨大学不仅自己带领了一只马来西亚鼓队,还经常与中国的二十四节令鼓队交流,将学习到的中国文化元素融入表演中。冯礼玺说:“二十四节令鼓虽来自马来西亚,但是孕育出二十四节令鼓的三大元素皆来自于中国,其中包括南方狮鼓、二十四节气与书法文化。这样一项融合了中国元素的文化产物也恰恰体现了中外文明的交流与互鉴。”目前,他正在研究如何将中国的武术加入二十四节令鼓表演。

c65726ddbb269b482a681ad5aaa6465cu5.jpg

缅甸留学生陈代馨 环球网记者舒乙桁摄

对于来自缅甸的华侨大学留学生陈代馨而言,中国让她感触最深的地方就是科技。“遥遥领先”“创新”是她谈及对中国科技的感受时用到的词汇。陈代馨告诉记者,“无论是高铁网络的发展、移动支付的普及还是电子商务的繁荣,中国都展现出了强大的创新和实施能力。科技的发展为人们的美好生活创造了条件,我觉得中国真正做到了让科技改变生活。”

eb148a5550f072b96503e6a8e700043eu5.jpg

老挝留学生杨玲玲(左一) 环球网记者舒乙桁摄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中国已成为我的第二故乡,”来自老挝的留学生杨玲玲利用假期时间游历了中国不同的省份,走进中国家庭,深入体验当地的风俗习惯和传统产业,更好地融入中国的生活。

39e9b9d54b3d4de762f0c2baa1e0d90cu5.jpg

印尼留学生福佳(左一) 环球网记者舒乙桁摄

语言作为沟通工具,是国与国之间交流的基础。来自印尼的留学生福佳在华侨大学学习中国语言文学专业。“中国文学对我来说非常难,但不管多么难,只要我有兴趣,我一定能克服所有的困难。通过三年多的学习,我学到了很多中文知识,也加深了我对中华文化的了解,我热爱中文,也将以此为使命。”她说道。福佳的梦想是明年毕业后回到家乡,在当地当一名中文教师,将她在中国收获的知识和感悟传递给更多的印尼学生,做一名热爱中华文化,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f0aa31899fe3eea6b291572b97f46a2eu5.jpg

乌兹别克斯坦留学生小龙(左一) 环球网记者舒乙桁摄

泉州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至今仍拥有众多十分珍贵的有关“海上丝绸之路”的文物古迹,造就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海丝”文化。来自乌兹别克斯坦的留学生小龙是海丝泉州推荐官,他被这里独特的文化深深地吸引,也为中国包容万象的开放姿态所折服。他说:“泉州是我的第二家乡。”小龙还经常在海外社交平台上向家乡以及海外其他地方的网友分享中国的泡茶方式和茶文化,向世界传播福茶文化。

ec82886e581b927a216267fff9c07a47u5.jpg

马来西亚留学生李宝音(右二) 环球网记者舒乙桁摄

来自马来西亚的留学生李宝音也对“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和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通过参加“逐梦海丝”活动,她意识到“中华文化对于促进中国与海丝沿线国家的友谊和合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分享中华文化,我们让更多海外国家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增强彼此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

原文链接:https://opinion.huanqiu.com/article/4FfKH42jkp0


(编辑:李玲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