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 the Media

媒体华大

媒体华大

□ 李湖江

九三学社先贤杨曾艺,著名土木建筑专家,1910年11月13日出生于天津;1926年至1929年,他就读于天津北洋大学(预科);1929年至1933年,他先后就读于清华大学土木系铁路组及水利组并顺利毕业。杨曾艺始终坚持发扬爱国、民主、科学的优良传统,为祖国的教育事业贡献了毕生的精力。

刻苦学习 思想进步

杨曾艺青年时代努力学习、积极进取,为他日后成为著名土木建筑专家奠定了基础。1934年始,他先后在浙赣、平汉铁路以及建设总署水利局和北平市工务局工作。此外,他还相继在北京土木工程学校、北洋大学、北京大学工学院等高校任教。1948年的《市政评论》刊登了杨曾艺《北平市沟渠之沿革与现状》一文,指出从清朝到民国时期,北平沟渠问题的严重性,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反映出他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1936年10月,杨曾艺遵父母之言,与世交家庭的潘瑞珍结婚。

在北京大学等高校任教期间,杨曾艺思想进步,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曾受地下党组织指派调查了解北平市工务局的情况。同时,杨曾艺也十分支持进步学生运动。他在《我与九三》一文中回忆:“1948年的3月29日……北京大学学生决定举行一次反内战、反独裁的讲演会。当时我在北京大学土木系任教。一位同学特来通知我,欢迎我前去参加。当天下午我赶到沙滩,沙滩一带军警密布,好不容易才进入校内。这时,讲演已近尾声,没有全部听到讲演的内容。第二天同学们告诉我,讲演的是许德珩、袁翰青、樊弘三位教授,还大致说了他们讲的内容,也提到他们都是九三学社的成员。他们的讲话内容和九三学社这个名称都给了我极为深刻的印象。”

1949年初北平解放,杨曾艺参加了军管会接管北平市工务局的工作。同年下半年,他回到了北京大学的工作岗位,在艾思奇的领导下担任了一段时间的政治课教师。在《我与九三》文中,杨曾艺讲述了自身的思想变化:“解放后不久,由于各种政治活动和学习的启发,我向北京大学党组织提出入党申请。1950年春天,党组织派人和我谈话,希望我加入九三学社,并且得知了九三学社的许多具体情况。于是我就请金涛、袁翰青两位先生介绍,加入了九三学社。同时我也被批准为中共党员。1950年7月起我兼职在九三学社机关工作、协助叶丁易先生管组织工作。”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北京大学工学院并入了清华大学,同年11月,杨曾艺调往清华大学。1953年起,杨曾艺担任清华大学土木系施工教研组主任、教授。1955年至1957年,杨曾艺赴苏联莫斯科土木建筑学院进行为期两年的进修,在1957年的《土木工程杂志》上发表了他的进修成果之一《苏联大型板材与大型砌块房屋施工方面的新成就》。1960年6月起,杨曾艺担任清华大学土木建筑系副系主任。杨曾艺的妻子潘瑞珍毕业于原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杨曾艺调任清华大学后,潘瑞珍调入清华附小工作。潘瑞珍吃苦耐劳,分担了大部分养育子女的家务事。

同甘共苦建设华侨大学

1963年,杨曾艺从清华大学调往福建泉州的华侨大学。工作调动不是一件小事,但杨曾艺二话不说服从组织安排。2014年5月20日的《华侨大学报》刊登了杨祖杭的回忆文章《和父亲一起奉献华大》,文中提到此次调动工作:“20世纪50年代后期,海外归国华侨学生数量剧增,国内侨校满足不了他们的求学需求。为适应这种形势,1960年,在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怀下,国家在侨乡泉州正式创办华侨大学。为了使这批归侨学生受到最好的教育,国家先后从北大、清华、人大、复旦等国内著名高等学府商调了一批骨干教师支援华侨大学,如韦悫、杨曾艺、麦淑良等。其中,时任清华大学教务处副处长的杨曾艺调任华侨大学教务长。”杨曾艺举家搬迁,妻子潘瑞珍由清华大学附小调往华侨大学附小工作。

当时的华侨大学处于筹建创办阶段,作为教务长的杨曾艺亲自参加工地劳动,他还运用自身专长,常常到华侨大学校园工地巡视施工状况、检查工程进度与质量。据1964级学生黄结义回忆,华侨大学曾在后方创办建宁分校,当时已经60多岁的杨曾艺还与大家一起爬山测量、劳动建校。“文革”时期华侨大学被迫停办。1978年,华侨大学复办。1980年至1984年,杨曾艺任华侨大学副校长。面对繁重的行政工作与繁忙的教学任务,杨曾艺始终保持着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与鞠躬尽瘁的优秀品格,为华侨大学培养出一批批优秀人才。1982年,华侨大学受国务院侨办委托,举办华侨农场中文师资专修班,该班学生出版了一本旧体诗词集《鸿雪小集》,时任副校长的杨曾艺也写了一首《题中文班同学习作》附于其中:“盛唐格律渐沉沦,祖述师承幸有人。非谓出蓝青必胜,几声雏凤已清新。”诗句间透露出杨曾艺对学生的由衷鼓励与殷切关爱。从华侨大学复办至1987年11月,杨曾艺一直在校工作,其间多次率领华大代表团到香港考察,并与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大专院校交流办学经验。1987年底,杨曾艺退休。

参与筹建福建九三学社组织

1950年,杨曾艺加入九三学社。1983年12月,杨曾艺当选为九三学社第七届中央委员会委员。1983年4月,九三学社中央派工作组到福州开展筹建工作,年逾古稀的杨曾艺受命担任筹备组副组长。1984年9月,九三学社福建省第一届委员会成立,杨曾艺当选第一届主任委员,并于1988年9月连任第二届主任委员,同年12月当选为九三学社第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后任九三学社福建省第三、四届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1998年7月,杨曾艺因病逝世。在九三学社领导岗位上,杨曾艺注重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使福建九三成为一个团结奋斗的有机体。在参政议政、服务国家建设、海外联系等方面,他带领福建广大九三学社社员作出了贡献。晚年时他仍发挥余热,在《民主与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也谈青年》《我与九三》《浅谈民主与科学》等文章。

原文链接:http://paper.tuanjiewang.cn/tjb/html/2024-11/21/content_143996_1537875.htm


(编辑:王一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