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 the Media

媒体华大

媒体华大

    旅游业在产业上具有强大的关联效应,在文化上具有先导效应,在乡村振兴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闽东地区山海资源得天独厚,具备发展乡村旅游的先天条件,乡村旅游是打造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的一个重要途径。打造具有闽东特色的旅游驱动乡村振兴之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和实践均证明,旅游能促进乡村地区发展,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大背景下,旅游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城乡融合、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之一。

    ◆旅游促进乡村振兴的路径

    在都市文明日益繁荣和旅游消费需求旺盛的背景下,乡村作为传统文化和生态保育的重要载体,契合了城市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乡村因此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在后现代社会中,乡村已经不是单纯的农产品输出地,而是融合休闲、旅游和电子商务等多种功能的场所。

    旅游促进乡村振兴的路径是:以旅为媒、农旅融合,带动三产发展。

    乡村旅游激活农村产业。乡村旅游为农村产业转型发展指出了新的方向,乡村旅游能够挖掘农业产业附加价值,促进其与旅游业、休闲业的融合发展。

    拓展农业产业链。农业产业链包括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拓展农业产业链,带动和吸收更多农村劳动力就业,增加农民收入。

    丰富拓展现代涉旅农业的多种功能。推进以旅游业为主导的服务业发展,加强对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发掘、保护、传承和利用,推进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一体化建设,充分挖掘美丽乡村的新功能新业态,以实现“村庄美、产业兴、农民富、环境优”发展目标。

    推动科技、文化等元素融入农业。通过旅游业发展农田艺术景观、精致农业、阳台农艺等创意农业,鼓励发展工厂化、立体化等高科技农业,积极探索智慧农业、有机农业、会展农业、众筹农业等新型农业业态的发展路径。

    有效整合乡村农业资源。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和旅游精准扶贫战略,探索现代观光农业、观光休闲牧业、休闲渔业、现代农产品加工业、农业土特产品开发建设的经验,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和农业旅游转变。

    ◆以旅游产业融合促进闽东乡村振兴

    乡村旅游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要求具有较好的耦合性,对乡村振兴的产业振兴等五个方面都能起到积极作用。

    统一规划,顶层设计。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村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统筹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旅游振兴、组织振兴,建立健全乡村融合发展体制机制。要重视全域顶层规划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充分进行市场分析、合理规划,如按照沿海、沿河、沿公路线选择具有一定特色的乡村进行统一规划,顶层设计,做到“一村一品,一业一特”,突出村庄特色,讲好村庄故事,梳理村庄文化,进行景观设计,进行业态设计,突出重点。

    统一形象,统一品牌,统一解说。各部门统筹发力,优化整合资源,着眼全域联动,注重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旅游标志系统的建设,设计优质、吸引一定客源的游览线路,从多维度开展宣传,强化市场监管、塑造品牌形象、优化旅游环境。要做好品牌定位、推广、设计工作,以节本增效、创建品牌为重点,加速生产集约化、种植标准化、品种特色化、产品品牌化进程,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发展乡村旅游业,形成生产标准化、经营合作化、商品品牌化、加工精深化、功能多样化,产业结构完善、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的特色品牌产业。

    统一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乡村旅游基础设施的升级,是乡村旅游舒适度提升的重要保障,对村景、大门、景观节点、标识系统、停车场、旅游厕所等重点基础设施进行统一建设,这些旅游设施遍布乡村各个角落,展现着乡村旅游的整体形象和细节特色,是“乡土味”的重要展现。乡村旅游设施与乡土特色的结合,对于展现乡村旅游风貌具有重要作用。

    试点示范带动,模式推广。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对新时期“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提出的新的目标要求,是我国“三农”工作的深化和拓展,从工作理念和操作实践上,都对基层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这个意义上,建好乡村振兴示范工程尤为重要。而建好一个乡村振兴示范工程就是树立一个标杆、范本,提供一个学习、借鉴的榜样,能够为基层各地提供探索实践的有效经验。对将来要保留的村庄,建议进行示范带动,同时要引导村民创办社区企业,国企带动、社会参与形成一批振兴乡村示范项目。

    政策支持。政府要给予各项政策和资金支持,完善基础配套服务设施,引导社会资本和民众参与到点式旅游项目开发中。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实施:多渠道筹集专项基金,加大对景区化村庄建设的资金支持;引导和支持建立乡村旅游合作社或乡村旅游公司;研究制定差别化的用地政策;财政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村庄景区化建设;加快项目审批流程。

    ◆打造旅游驱动型的乡村振兴的闽东模式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原则,坚持“看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乡村建设原则,将文化融入景观建设中,高度重视“三农”问题,聚焦“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着力推进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打造旅游促进乡村振兴的闽东模式。

    实现村庄景区化和景观化。立足闽东乡村特点,借鉴浙江省村庄景区化模式,将闽东未来要保留的村庄实施景区化的目标治理,将村庄按照景区化建设,将村庄建设成为美丽的家园、主客共享的美丽景区。通过村庄景区化建设吸引游客,通过旅游业振兴乡村,带动村民从事涉旅相关产业,通过村庄景区化载体激活乡村发展活力、乡村振兴动力。

    发展全域乡村旅游。以县城为中心打造环城游憩带,以镇(区)政府驻地为中心,以农民生活圈、旅游景区、产业园区、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等节点,形成全域发展网络,并通过驿站、自驾车营地等载体,做好有机农产品、乡土文化的展示,做强做大景观节点,打造闽东乡村的产业廊道、休闲廊道、运动廊道。

    构建闽东风景廊道。依托高速公路、国道、县道和乡道,建设风景廊道。依托高速公路出口,建成乡村旅游集散中心和旅游节点。构建闽东风景廊道,是一种打破传统旅游点式开发局限性的线性思维的旅游开发模式。要在厘清现有和未来道路交通体系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旅游产业和旅游资源分布,选取几条类交通路况较好、产业分布具备代表性性、辐射周边景区景点能力较强的道路,可以承载多种业态的集合体,如自驾、体育、观光、农业、乡村、小镇等等。

    实施“五乡”人才工程。“能人回乡、企业兴乡、市民下乡”,就是通过企业投资乡村、能人回乡带动乡亲致富、市民下乡休闲度假带动乡村旅游业发展。建议闽东地区实施“党建驻乡(乡村治理)、市民下乡(旅游市场)、能人回乡(乡村人才)、企业兴乡(乡村建设资金)、大学生返乡(乡村文化)”的“五乡工程”,有效解决乡村振兴在人才、资金、治理、市场、文化等方面的短板。

    (作者为华侨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华侨大学旅游规划与景区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原文链接:http://fjrb.fjsen.com/fjrb/html/2019-09/23/content_1211273.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