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 the Media

媒体华大

媒体华大

▲李冀闽

▲葛向勇

    300多人,五年的时间,能做什么呢?

    来自厦门、漳州、泉州的300多名离退休老同志,携手部分在职干部和华侨大学师生,就干了一件被誉为“前所未有”的新工作——为“闽南金三角”编纂一部书。

    360万字的鸿篇巨制,前后历时五年,写满“闽南金三角”现状与发展……本周日,这部“闽南金三角”的画卷将缓缓展开——《闽南金三角城市发展概览》将在厦门金雁酒店举行首发式,这是国内首部系统介绍闽南金三角城市群基本概况的综合性工具书。

    近日,作为丛书的主要编纂人员——原华侨大学党委书记、华侨大学教育基金会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研究专项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李冀闽,《闽南金三角城市发展概览》总撰人葛向勇接受导报记者采访,讲述编纂台前幕后的故事。

    编纂创新

    首次以“闽南金三角”为一个整体

    《闽南金三角城市发展概览》丛书一共五册360万字,由总论篇、城市建设篇、经济建设篇、文化建设篇、社会建设篇等五册组成,裒辑了闽南金三角城市区域概貌、经济发展、社会服务、文化事业和城市建设等各个方面的资料,举凡历史沿革、自然生态、城市规划、交通、邮电、建筑、农业、工业、贸易、旅游、金融、教育、科技、文学艺术、民族、宗教、方言、民俗及人民生活等各个方面、各个领域的历史和现状都囊括在内,并以市、县(区)为序逐一叙述。

    其中,除了简略回顾有关历史脉络的信息外,主体部分乃是对厦漳泉三市改革开放40年来发展轨迹和当前状况的详实记录,并附有必要的图表和照片,内容全面详尽、客观公允。

    在编纂过程中,编辑组充分利用现有的公开资料,广泛调阅各个时期的地方志、年鉴、政府公报、统计公报以及政府和企业官网的资料,在短时间内获取了《闽南金三角城市发展概览》需要的基本素材。“可以说,《闽南金三角城市发展概览》是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与专家学者通力合作的产物。”《闽南金三角城市发展概览》主编人员李冀闽介绍。

    与以往有关厦漳泉三个城市发展资料囿于某个城市的记述的“单打模式”不同,这套丛书首次将“闽南金三角”地区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记述。

    “这套丛书的编纂颇有特色,开创性地汇总闽南金三角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更显其有系统性、战略性和前瞻性。”身为在外地的闽南人,中国侨联原主席、顾问林军对这本书情有独钟,欣然挥毫作序。

    他在序言中又作出高度的评价,认为“它可为各级领导、专家学者研究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较为全面翔实的资料参考,从而有所鉴裁,有所裨益;同时也可以为广大读者查询和检索有关厦漳泉各城市情况提供一条便捷的途径”。

    应运而生

    以更广阔的视野研究一体化

    在林军看来,《闽南金三角城市发展概览》的编纂刊行可谓应运而生。“闽南金三角”指的是地处福建省东南沿海的厦门、漳州、泉州三地,是数千万海外侨胞的故里和台湾近八成同胞的祖籍地。1985年,闽南金三角地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同时被中央确定为沿海经济开放区,“闽南金三角”也由此迎来新的发展契机。改革开放以来,三个城市更是突破各自独立的行政区划的束缚,逐渐形成相互融合、互为支持、共荣促进的经济发展格局。三个城市的常住人口、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分别占全省的 45.3%、47.87%和55.5%,相当于福建全省的“半壁江山”,被称为福建经济社会发展最具活力的引擎。

    随着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城市的发展不能再是单打独斗,必须区域连片、成势发展。闽南金三角地区必须深化改革开放,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着力推动厦漳泉地区一体化发展。此外,在推动海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加快祖国和平统一的大业中,与台湾地区隔海相望的闽南金三角也担负着特别重要的任务和使命。

    围绕中央的战略部署,福建加快建设“21世纪海上丝调之路的核心区”,提出推进以厦门为龙头,包括泉州、漳州在内的闽西南协调发展区的建设,并要求加快厦漳泉的同城化进程。面对新的形势、新的格局,厦漳泉三个城市如何顺应潮流,抢占先机,围绕全国和全省发展战略,找准发展定位,突破楚河汉界,着眼区域协同,形成长短互补,实现合纵共赢,为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发挥重要作用,是一项需要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

    “无论是基于进一步提升闽南金三角区域发展的现实需求,还是从加快推进海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战略考虑,以更广阔的宏观视野来检视和研究闽南金三角城市一体化发展,都显得尤为迫切、尤为重要。”林军认为,《闽南金三角城市发展概览》作为闽南金三角地区整体的系统记述,“足资为研究和实施闽南金三角城市发展的参考和依据”。

    名 片

    闽南金三角

    厦漳泉都市圈地处改革开放的最前沿,被称为“闽南金三角”,总面积2.56万平方公里,规划都市区面积7772平方公里。

    历史上,这里就是经贸、文化和军事重镇,晋代“衣冠南渡”的落脚处,宋元时期“海上丝调之路”的重要节点,明末清初两次收复台湾的军事基地,清末“五口通商”的口岸之一。

    扼守台湾海峡,与台湾岛隔水相望,这里更是数千万海外侨胞的故里,台湾近八成同胞的祖籍地,饱含发展契机。

    在改革开放初期,“闽南金三角”作为一个“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经济词组,与“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并称。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习近平总书记在《1985-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中就提出“建设以厦漳泉为主体的城市群体”,2002年调研厦门时明确指出“未来国家和区域间的竞争是城市群之间的竞争”,为厦漳泉都市圈建设指明了方向。厦漳泉三市始终牢记嘱托,以“五大发展理念”统筹新型城镇化与大都市区建设,区域竞争力、影响力持续增强。加快厦漳泉的同城化是对闽西南经济协同发展有力的推动,也将成为福建超越战略的新引擎。

    编纂幕后

    人员 以三城离退休老同志为主

    事实上,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闽南金三角区域的同城化就被列入国家战略。在研究闽南金三角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华侨大学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研究院发现,有关厦漳泉三座城市的基础资料匮乏且分散,更不用说,把“闽南金三角”作为一个整体的参考资料。

    为此,2014年初,在时任华侨大学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丁国炎的倡导和协调下,华侨大学教育基金会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专项基金理事会经过协商,决定委托华侨大学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研究院牵头编纂和出版《闽南金三角城市发展概览》。

    经过了筹备策划、搜集资料、撰写初稿、总纂审核等阶段,至2019年7月交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前后历时五年。其间,华侨大学对《闽南金三角城市发展概览》的编纂与出版给予大力支持,将其列入华侨大学哲学社会科学文库。

    五册的编纂内容,参与人员以三个城市的离退休老同志为主,部分在职干部和华侨大学师生辅助,其中多数同志都是首次参加工具书编写工作,前期筹备工作煞费苦心。

    “不单需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公开资料,还要广泛调阅各个时期的地方志、年鉴、政府公报、统计公报以及政府和企业官网的资料,无论人员协调还是对外沟通,都有很大障碍。”《闽南金三角城市发展概览》总撰人葛向勇说,厦漳泉三地情况各异,解决模式也截然不同。

    华侨大学泉州地区的师生多为研究生、博士生阶段,文字表达能力强,能够投入到编撰工作中的时间充裕,但因缺少社会阅历,在与政府部门打交道的过程不那么顺畅;漳州地区多依靠离退休的老同志提供、编写材料,内容丰富详实,但行文风格难以一致,编委会常常两地奔波,亲自指导;而在厦门地区,因城市调查队较为成熟,现有资料完整、有据可考,多做牵头、整合工作。

    人员分布在三地,五个分册分开编写,总撰小组的工作交叉进行,修改一次稿件就是好几轮审核,费时费力。

    力量 公益编撰 社会人士通力合作

    回望《闽南金三角城市发展概览》一书编撰,五年时间,华侨大学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研究院牵头编纂、出版,广大社会力量共同助力,才有这套书的成功问世。

    编撰工作中,编辑人员一次次下到基层,走访机关,离不开厦漳泉三市主要领导、政府部门、相关单位和企业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资金筹集由华侨大学教育基金会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研究专项基金自筹,厦漳泉区域的50家企业积极响应,为丛书出版提供部分经费,减轻了经费负担。

    值得一提的是,《闽南金三角城市发展概览》全套书为非卖品,全部用于赠送,纯属公益义举。

    “全套丛书的编纂均以社会力量为主,经费筹措以社会资金为主,并免费赠送相关研究机构和部门,作为公益产品回馈社会。”中国侨联原主席、顾问林军说,这是社会科学研究工作的创新,也是发挥离退休人员聪明才智的新尝试,值得借鉴推广。

    取舍 平衡大局 删减近一半篇幅

    筹备策划、搜集资料、撰写初稿、总纂审核,关关难过关关过,2019年7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终于将《闽南金三角城市发展概览》出版,这场大规模的编写活动,持续了整整五年。

    总撰人葛向勇透露,作为一本综合性工具书,撰写过程对行文规范与风格有很高的要求。为确保资料征集和稿件编写的统一规范,编委会制定《编写大纲》,5个编辑部同时试写部分条目作为样板,如《海沧区总貌》《发供电》《种植业》《群众文化》《民族事务》等,边试边行,边写边改。

    编辑部编写,编委会审核,严格把控后再分发给厦漳泉三市的编写人员,写作蓝本才得以初步定下。

    创造难,取舍更难。“考虑厦漳泉三地在内容上的平衡,同时服从出版的需要,最后定稿360万字,但前期的成品,足足有六七百万字。大家辛苦收集、认真编纂的资料不得不进行大幅度删减,这是后期最大的难点。”葛向勇坦言,大家群策群力创作出的作品,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删减掉哪部分,都有些不舍,但当看到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与专家学者通力合作的“作品”正式付梓,成就感油然而生。

    贡献 一腔热血 退休老同志带病编撰

    葛向勇作为《闽南金三角城市发展概览》的总撰人,也是《社会篇》的主编,又负责《总论篇》的审核人,任务非常繁重。

    虽已退休,却乐意承担这些工作,作为总撰人,能力过硬,受人器重,他的工作协调总能让人接受。

    编书最难是拟定写作大纲和编写目录,葛向勇以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功底,处理好各篇之间的衔接,把该说的事说明白,该收集的资料收集好。

    参与编纂的人员多数是退休人员和学生,专业能力有限,如何培训好这些人是编好书的关键,他亲自编写培训提纲,亲自到泉州、漳州和大学授课,解释疑难。“《社会篇》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需要整理的材料很细碎,每天利用休息的时间工作,在电脑前一坐就是几个小时,一动不动,尽管家里有孙子帮带,老家有二老照顾,自己身体也不好,但总是任劳任怨。”编委会秘书们齐声称赞。

    不顾自己的身体,不计较时间的投入,葛向勇说:“搞文字工作的人,思路一打开,便舍不得停下。比起微薄的稿酬,这些感人的事迹,更源于内心对这份事业的热爱,我们一条心地想写好这本书,为社会做出一些贡献。”

    导报记者曾宇姗 崔晓旭/文 沈威/图 部分图片由台赛摄影师潘登提供

    原文链接:http://epaper.taihainet.com/html/20191226/hxdb688609.html

    更多 台海网 http://www.taihainet.com/news/xmnews/whjy/2019-12-26/2340733_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