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 the Media

媒体华大

媒体华大

    编者按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胜利召开以来,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活动在泉州市各地各行各业如火如荼地展开。市委宣传部、市社科联、泉州晚报社今日再选取5篇社科理论界专家学者撰写的学习体会文章,从不同角度对五中全会精神进行解读阐释,以飨读者。

    高瞻远瞩 务实管用

    □许少波 华侨大学法学院教授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简称《建议》),高瞻远瞩,务实管用,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纲领性文件,是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指南。其突出特征主要体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其一,客观研判中国国情和全球局势

    本国国情和全球局势是一切决策和行动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仍然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集中体现在发展质量上。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正是基于这样的判断,《建议》要求我们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保持战略定力,办好自己的事,认识和把握发展规律,发扬斗争精神,树立底线思维,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奋勇前进。

    其二,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内在统一

    《建议》指出,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农业基础还不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生态环保任重道远,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会治理还有弱项。其目标是,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和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六个方面。这里的“目标”与“问题”几乎是一一对应关系。“目标”是根据“问题”制定的,“问题”是“目标”的前提和基础。

    其三,短期目标和中长期目标务实高远

    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建议》一方面以“十四五”规划目标为重点,要求努力实现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等六个方面的短期目标。另一方面又锚定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通过九个方面的具体描绘,即我国综合国力大幅跃升、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平安中国建设达到更高水平、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从而把两个目标融为一体,这更加有利于凝聚社会共识,把短期、中期、长期发展目标衔接统一起来,增强战略一致性。

    其四,全面规划和规划重点协调贯通

    《建议》通过三大板块、15个部分、60条、约2万字对我国“十四五”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和2035年远景目标作出了全面规划。同时,又突出了“十四五”时期我国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十四五”和到2035年经济发展目标、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系统观念等重点问题。这就使全面规划与突出重点协调贯通,一般工作和重点工作指向明确。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呈现给我们的是一幅气势恢宏的壮丽画卷。我们一定要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为主构建新发展格局、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以深化改革激发新发展活力、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以共建共治共享拓展社会发展新局面,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原文链接:http://szb.qzwb.com/qzwb/html/2020-12/30/content_511044.htm

    学习强国—福建学习平台: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16010114524891277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