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QU News

华大新闻

华大新闻

 编者按:去年,我校印发的《华侨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中指出,学风建设是高等学校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条件,是衡量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校风建设的重中之重。今年是学校“学风建设年”,围绕学风建设,各学院有何深入的思考?有哪些奇思妙招?华侨大学报推出学风建设系列报道,介绍各学院塑造良好学风的措施与成效。

 5月17日上午,美术学院2017届本科生毕业典礼在庄为烜报告厅举行。这是美术学院成立以来首次举办毕业典礼,也是华侨大学近年来少数几个以学院为单位举办的毕业典礼。同一时间,该院2017届毕业作品展览暨毕业生推介会在晋江文化馆举行,首次将所有专业毕业生作品向社会公开推介。

 这一系列新气象,展现的是美术学院对教学改革的有力推动,也离不开学院多年来对教风学风建设的努力探索。

  “美术学院的学生很有特点,一是艺术生多,二是境外生比重大。”美术学院党委书记吕少蓬向记者介绍,去年美术学院新招境外生88人,境外生总数占学院学生总数的26%,为全校最高。而美术学院的学生总人数也位于全校前列。如此,由艺术生与境外生构成的学生群体,拥有着特别突出鲜明的专业特点,他们在科创、社会实践中显得特别活跃,但出勤纪律意识较差。

    针对这一突出问题,美术学院自2010年起开展“教风学风建设”活动,制定出台《美术学院规范教学内容和行为的管理规定》《美术学院课堂抽查制度》等十多项相关管理规定,以促进优良教风、学风的形成,营造积极向上、艺术气息浓厚的教学氛围与环境。

    “立足专业,因材施教”是美术学院一直以来秉持的育人理念。从每年的新生入学教育开始,学院就有针对性地开展各项活动。面对境内的艺术类学生,坚持开展新老生交流会,甄选出在专业学习、社会实践、科技创新、志愿服务等方面优秀的高年级同学与新生交流经验,答疑解惑;针对境外生,学院邀请专业优秀的学长学姐为其作专业基础培训,并传达、解释学校、学院各项规定细则。“境外的同学没有经历艺术招考,往往缺乏专业基础,为他们开展有针对性的入学教育,能够让他们尽快适应专业学习。”吕少蓬说。

  “艺术类的专业特色鲜明,专业教师的言传身教,更能带动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吕少蓬介绍,美术学院目前实行专业导师制,为每个专业各个班级配备一名专业导师替代过去的班主任,同时聘请校外的企业导师以及校友、专家等一起参与课程、作业的指导。由此,学院立足专业特点,进一步开展各类专业课程竞赛,将日常作业与合作企业的产品需求结合,不仅能为作业评奖,还能让学生的作品有机会直接转化为产品,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近,学院更在校内外的公共场所为同学们举办作业展,作为面向大众的展示平台。

  为更好地发挥专业教师的指导作用,美术学院一方面紧抓课堂质量,另一方面也不忘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与水平。为加强教师与社会的接触,学院目前已成立工业设计研究院,并且即将成立工艺美术研究院,通过对外的实践合作,全面提升教师相应的专业实践能力。与之配套的,学院计划为专业教师开设工作室、教研室提供条件,以利教师将实践经验纳入专业课程之中,同时也为课外指导提供便利。此外,学院也强调教师之间的内部交流,每周二下午的分享交流会,轮流由2位教师主讲,分享其在教学科研方面的心得与经验。

  除课堂教学外,美术学院鼓励学生参与专业竞赛、社会实践、创新创业等活动。由美术学院主办的视觉艺术节作为学校的品牌活动,经过多年耕耘,已打造成集艺术大赛、艺术论坛、艺术展览于一体的艺术盛宴。今年以“弘扬传统文化,笃行优良学风”为主题的第十六届视觉艺术节,531在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拉开帷幕,得到全国多所高校的积极响应。“艺术节对我们学生来说,是一个重要的交流和展示平台。通过与社会上的专业人士、外校同学的交流,我们不仅能开拓视野,也有利于提升对专业的热情。”美术学院2015级学生邢采说:“当参与比赛、置身展览中时,才能真正发现自己的问题和不足,从而敦促自己更加用功。”

  而在校园内外,美术学院的境外生也是一支创业与实践的生力军。他们或活跃于校外的创业工作室,或忙碌于学生会与社团之中,相关的实践团体在全国性的比赛中斩获颇丰……种种努力,近年来在校园、在社会凝聚出一股积极向上的影响力。其中,亚洲艺术节为美院香港学生的作品特辟“遇见香港”版块,在社会中颇具影响。香港学生郑柳枝也因活跃于志愿服务,并在全国挑战杯竞赛中成绩斐然而获得2016年校长特别奖……

    去年年底,美术学院总结多年经验,形成了《美术学院学风调研分析及对策报告》。对此,吕少蓬表示:“学风建设任重而道远,我们一直在路上。学院还将进一步针对艺术生、境外生的特点,加强专业建设与课外指导,激发同学们的专业兴趣,发掘他们真正的能力。”

    (原载于2017年6月13日第881期《华侨大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