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新闻界,有三大以名人名字命名的奖项,那就是“邹韬奋新闻奖”、“范长江新闻奖”及“王选新闻科技奖”(简称“王选奖”)。其中,“王选奖”是目前中国传媒业界唯一经国家奖励办公室批准的全国性跨媒体的科学技术奖项。

华侨大学校友、中国评论通讯社副社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林道进,就曾经三次荣膺“王选奖”:2005年1月和2007年11月,他主持开发的两个科技项目分别荣获第一届和第三届“王选新闻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08年10月,他再次荣获第一届“王选新闻科技杰出人才奖”,这也是中国传媒科技界的最高人才奖项。

1987年华侨大学电子工程系毕业后,林道进分配到中国新闻社(中新社)工作,直至2005年7月调离中新社,出任中国评论通讯社(中评社)副社长。二十几年来,他自如地游走于新闻与技术之间,研究、实践并构筑适用于传媒业界的信息科技系统与网络。

“在新闻传媒机构从事技术工作,这样的工种早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被西方同行称之为‘新闻技术’,也叫‘传媒科技’”,林道进校友告诉我们。

什么是“新闻技术”呢?在学习先辈经验的基础上,林道进于1995年2月在《计算机世界》月刊杂志上发表的《多媒体计算技术在新闻技术中的应用》论文中,总结提出了名词“新闻技术”的概念定义:新闻技术是指在新闻作业过程中所采用的对新闻信息的采集、传输、处理、广播、存储、共享和出版等活动的全部手段与方法的总和,其特点是迅速、准确、安全、可靠。新闻技术是一门新兴的、综合计算机科学、电信技术和印刷技术等学科的边缘应用科学。这一定义,曾被同行的多篇论文所引用。

林道进曾说:“对传媒科技工作者来说,要把自己锻炼成为有用之才,勤奋学习、努力工作是不二法门。‘精通技术、明白新闻、懂得市场、认识资本’是对自己最基本的要求。”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学习上,林道进毕业后完成了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工作以来共发表论文十八篇,七篇次分别获得传媒行业学术年会的论文一、二、三等奖。其中,在1996年10月发表的论文 《中国新闻社新闻采编作业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实现》中,他首次阐述并提出了“新闻采编作业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概念定义及其发展趋势的理论总结。此定义与观点曾被同行的十多篇论文引用,还被世界著名的信息产业公司———IBM(中国)公司和Lotus(中国)公司在他们公开发表的技术白皮书上引用。

工作上,林道进曾经主持、组织过二十余项技术建设与改造项目,其中包括多项国家重点资金支持项目的建设,参加了国家“十·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国家中文新闻信息技术标准研制”课题的研制工作。他主持开发的 “中国评论通讯社网络新闻内容管理系统”项目的建设,是支撑中评社日常新闻采编作业最重要的技术系统,该系统实现了对多媒体新闻信息的采集传送、编辑加工、审核签发、生成发布、跟踪反馈、存储共享与监控管理等多项功能,具有移动性、即时性、高可靠、高效率、易使用、可扩展、易维护、可全球化作业等特点。该系统也是第一家采用我国发布的“中文新闻信息技术”国家标准的传媒科技系统,并在华文信息领域第一次实现了可使用简体和繁体关键字对网站汉字内容进行混合搜索的功能。

2005年7月,林道进出任中评社副社长,参与中评社的筹建工作。如今,中评社已是大中华地区第一家数字化网络通讯社,其发稿量仅次于新华社和“中央社”,是由两岸三地媒体人共同打造的“两岸共同媒体”———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先生这样评价,也是目前唯一跟随国家领导人出访的网络媒体。作为中评社的创始人之一,林道进为其付出的努力自不用说。他还担任了全国中文新闻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常务理事等社会职务,为华文传媒的技术进步与交流合作努力奔走。

对于将来,林道进说:“我只愿自己能永持恬静之心、火热之情,为自己钟爱的新闻事业勤奋追求,不断努力。”

“明年是母校50周年校庆,如果没有意外的话,我一定会组织分布在世界各地的电子系1983级的同学们回校观礼。”电话的另一头,林道进这样期待又肯定地对我们说。

(原载 2009年10月20日《华侨大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