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中旬,华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种种不利影响,采用远程网络视频面试圆满完成了第二期马来西亚“区域国别问题”研究生班的复试工作,22名来自马来西亚各领域的华社精英参加了当次复试。

马来西亚华团华社“区域国别问题”研究班,是国际关系学院贯彻落实专项行动计划、加强国际化办学的重要举措之一。该班在马来西亚华社引起热烈反响,两期报名人数均远超计划招生人数。“我们对该项目采取导师组形式进行精细化培养,力争将其打造为国际化办学的品牌项目。”学院林宏宇院长说。

2018年10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暨南大学并发表重要讲话。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高度重视,多次召开党委会、党政联席会研究筹划落实方案,并连续三学期召开全院教职工教学科研工作研讨会进行全面部署。近两年来,学院在侨生、侨课、侨研、侨培、侨养五大领域齐头并进,初步开创了五“侨”联动、四海同频的良好局面。

侨生培养量质并举

在7月出炉的2020-2021年中国大学政治学与国际研究类专业竞争力排行榜中,华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专业排名全国第一。

贯彻落实专项行动计划,国际关系学院加大境外生招生力度,通过集体研讨进一步调整与优化本科培养方案,打造针对境外生因材施教的人才培养模式。2019年,“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本科专业境外生规模显著增加,港澳台及华侨华人生源占比跃升至41.5%,较前一年提高了整整一倍。

学院为境外生选配了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好、师德师风强的专业教师担任新生导师,依托境外新生导师制、国关专属学长制、境外生座谈会等机制建立起境外生“一对一”“多对一”的帮扶体系,并利用学院定期举办的外交外事礼仪大赛、模拟联合国及优秀学生访学计划等平台,推动内地学生、港澳台学生和华侨华人学生在融合教育中共同成长,涌现出一批优秀境外学生典型。他们学习成绩优异,课外活动积极,在粤港澳高校国际关系论坛、“挑战杯”、“逐梦海丝”等科创与社会实践活动中表现亮眼,并在各级学校与留学生组织中担任主要职务。来自马来西亚的古振慷同学,入校以来积极参加各类专业竞赛和社团活动,先后获得学院辩论赛第一名、承志模拟联合国大会杰出代表、学校“挑战杯”科创竞赛二等奖等荣誉,并担任福建省马来西亚学生会文宣部部长、华侨大学马来西亚研究中心助理等职务,参与策划了学校“中马建交45周年”系列庆祝活动等。

侨课建设初露峥嵘

依托研究优势,国际关系学院近两年在涉侨研究专题性课程的开发上不断寻求突破,力求将华侨华人研究课程作为人才培养的一个特色方向,以此凸显侨校使命。学院的《华侨华人与侨务概论》《全球问题与全球治理》等课程获学校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立项。

特别是“福建省百人计划”尚会鹏教授团队,研发了包含《华人的心理行为与文化》《华人的法律与社会》《华人与印度人》在内的系列慕课课程。依托慕课大规模传播的优势,首门课程上线运行仅半年时间,即已吸引全国超过490所高校的学生观看,课程点击量愈1700万次,获得良好的社会反响。目前该团队正酝酿将系列课程推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已与俄罗斯最主要的两大慕课平台以及马来西亚新纪元大学等在课程开发、学分互认等领域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

同时,今年年初,国际关系学院正式启动了华侨华人研究本科教材编写工作,加强学院本科人才的特色化培养,并以此作为对华侨大学华侨华人研究四十周年的献礼。“目前编写组已召开多次会议,围绕教材体系、编写指导思想、主要内容、编写体例、学生需求以及教学实践的可操性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力争呈现出一部高水平的华侨华人研究教材,填补国内这一领域空白。”王秋彬副院长说。

侨研品牌佳报频传

8月,国家民委办公厅公布第三批国家民委“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名单,我校国际关系学院马来西亚研究中心入选。据悉,自2017年6月成立以来,中心在马来西亚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决策咨询和研究文献整理与收集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

作为福建省首批高校特色新型智库,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集华侨华人、国际安全、地区动态等研究领域于一体,近两年来发布《国际安全与地区动态》智库专刊愈50期,与丹麦奥尔堡大学联合主办国际学术刊物《中国与国际关系学刊》,多篇专报成果获中央领导批示及省部级以上单位采纳;先后举办中泰战略研讨会、华侨华人与周边公共外交论坛、中马关系高端论坛、中国(福建)—印度尼西亚伊斯兰文化研讨会等涉侨高端会议,智库研究人员在各大媒体发表观点次数居于全国前列,形成了广泛的学术、政策、国际和社会影响力,2019年12月成功入选由南京大学和光明日报联合研创的中国智库索引(CTTI)来源智库,成为华侨大学首个入选CTTI的新型智库;《华侨华人蓝皮书:华侨华人研究报告》作为学院全力打造、重点建设的智库报告,经过十年积累,业已成为华侨大学“侨校+名校”发展战略中的“旗舰型”品牌,在海内外得到积极肯定和广泛影响,2020年再度获得厦门市第十一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殊荣;《泰国蓝皮书》一经推出即进入国际问题类蓝皮书十强,至今已连续发行三年;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皮书研究报告也相继列入出版计划。

值得一提的是,为献礼华侨大学六十华诞,《华侨华人蓝皮书》编辑部计划陆续推出典藏十卷本、十年经典英文典藏本、专家访谈纪念文集等重磅成果,并依托皮书平台,促进华侨华人研究数据与成果的推广应用。

侨培项目持之以恒

为拓展海外联谊和新侨工作,2016年5月,华侨大学新侨学院成立,以打造开展新侨培训、文化传播、创业辅导、人才引进、海外联谊的辅助性、公益性平台。学院充分发挥华侨大学长期而丰富的涉侨培训经验,结合福建省是新侨的重点侨乡,是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两岸合作交流先行区的独特优势,积极协调当地资源优势开展侨务培训。

2018、2019年,新侨学院连续两年举办了“一带一路”与海外华人发展研修班,培养来自日本、泰国、马来西亚、俄罗斯、南非、尼日利亚等全球各国的新侨侨领、海外华人社团中青年骨干百余人,既为海外华侨华人了解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中国了解海外华侨华人实际需求提供了良好的互动平台,也成为联通华侨大学与海外侨胞、增进华侨华人对“一带一路”倡议理解的重要平台。“研修班从不同角度帮助我们加深了对中国‘一带一路’建设内涵和现状的理解。我们将结合各自所在国的情况,在今后个人的工作生活中为密切两国的沟通而努力。”曾有参训学员如此表示。

第二届“一带一路”与海外华人发展研修班

侨养布局日臻完善 

在国际关系学院,有3个非常有特色的高端教学科研平台:我国南方大学中最好的“模拟联合国实验室”、我国高校中最大的华侨华人文物博物馆——四端文物馆、我国高校中最大的华侨华人资料中心。近年来,学院通过四端文物馆、华侨华人资料中心等涉侨文化场馆的积极建设,精心营造侨校特色校园文化,涵养学生对华侨华人的认知与情感。

其中,四端文物馆两年来先后策划举办“华侨建筑展”“‘华人华侨爱国故事青年绘本创作人才培养’成果展”“四海同心盛世梦圆——华侨华人与改革开放40周年图片展”等特展,为全校师生及社会各界提供了解华侨华人的展示窗口。华侨华人资料中心作为兼具华侨华人资料收集、整理与研究的专门机构,近年来接受各界人士捐赠图书资料15000余册,与美国俄亥俄大学联合主办世界海外华人研究与文献收藏机构联合会会刊《华侨华人文献学刊》,正逐步成为特色鲜明、馆藏丰富,在国内外学界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华侨华人文献特藏部门。



(编辑:张罗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