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QU News

华大新闻

华大新闻

    集美作为厦门市高校资源最密集的行政区,如何依托高校的创新资源,强化产学研合作,加强科技成果的引进与转化,推动集美区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

    4月20日上午,集美区政协2018年第一次高校委员季谈会在华侨大学厦门校区图书馆学术报告厅举办,来自华侨大学、集美大学、厦门理工学院等高校的多位区政协委员,集美区发改、经信、科技、财政等部门的负责人围绕“加强区校协作 构建紧密产学研体系”主题建言献策。区委、区政府有关领导出席,区政协主席胡亚才主持季谈会。

    会前,华侨大学党委书记关一凡在图书馆二楼洽谈室会见了胡亚才一行,就推进华侨大学与集美区的产学研合作展开交流探讨。

    会上,委员们积极建言。“产学研体系中,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是实现产学研顺利对接的关键因素,也是长期以来被忽视的盲区。”华侨大学黄志宏副研究员建议区政府加强对大学毕业生就业方面的支持,如加大普通廉价公租房的建设,吸引大学生留在集美工作。厦门理工学院副教授崔建峰则建议区政府可利用高校优势,建立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等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人才培养、技术研发等服务。

    “并不是所有高校老师都能投入产学研,也不是所有的企业都愿意下大力气做产学研。”华侨大学校长办公室主任王秀勇建议,区政府可以引导实施“千企千校协作行动”,推动高校教师到企业担任技术人员、企业技术人员到高校任教等,促成“有高校背景的企业、有企业背景的教师”,由此有效地促进产学研合作。

    如何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集美大学林媛媛教授建议,政府应构建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可以尝试和科易网等平台合作,加快成果孵化及推动应用。此外,在企业研发、中试阶段,促进金融资本和民间资本跟进,要努力构建“政产学研资”体系。

    厦门理工学院许龙山副教授认为,高校和企业二者之间已形成一堵无形的墙。建议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建设产学研第三方平台,并将其打造成为市校合作的桥梁、成果转化的基地、公共技术服务的平台、技术创新的源泉、人才培训的摇篮,让政产学研真正落到实处。

    胡亚才在总结讲话中建议,政府可以通过制定区校共建合作方案、成立科技促进转化领导机构等方式,进一步健全产学研工作机制;相关部门可以进一步健全完善科技创新政策,研究制定科技交易的具体办法,设立成果转化应用的考核体系、建立多元的投融资机制等;加强产学研工作网络建设,探索建立“科技成果供给需求数据库”等信息服务网站,运用“互联网+”,为产学研合作打造“永不落幕”的科技洽谈会、技术交易市场;鼓励本地高校建立激励机制,促进科技扶企、科技帮企、科技为企等。  

与会政协委员积极建言献策

季谈会现场


(值班编辑:成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