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QU News

华大新闻

华大新闻

    华侨大学厦门校区绿树葱葱,鲜花绽放,湖水环绕,但更亮眼的是这里随处可见的节水技术:学校主楼旁绿绿的草地下埋设着污水收集池,全校区的工作、生活等污水汇集于此。污水池旁建有污水处理站,先进的膜处理技术将汇集的污水进行深度处理;学校各种建筑里布设有自来水和中水两种管道,银灰色的是自来水管,绿色的是中水管……

    学校后勤与资产管理处副处长陈江介绍,学校冲厕、洒地、浇灌花草及湿地补水等全部使用污水处理后的中水。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和设备,保证着污水处理后的中水质量。2006年,学校投资1500多万元建设了污水及再生水处理工程。该工程是福建省高校首个、也是当时最大的中水处理系统。系统采用生物降解、膜过滤技术,对整个校区1.7万多名师生所产生的生活污水进行再生处理,使污水得到净化,达到国家景观水和杂用水的双控标准。

    据了解,2019年学校年中水处理量约133万吨,年回用量约75万吨,年溢流到内河作为景观补水的约60万吨,年节约自来水水费(含排污费)400多万元。

    陈江介绍,除污水处理、中水回用,学校还加强供水设施设备的日常维护、改造,完成了校园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项目的建设,一、二期共安装自来水、中水相关监测设备151个,实现了对校内所有建筑水耗情况的动态监测以及能耗数据的可视化和公示。定期开展水平衡测试、漏水点排查与修复、卫生间节水巡查,防止“跑冒滴漏”“长流水”现象发生,有效降低管网漏失率,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完成了一系列的节水技术改造项目,包括“供水管道和设备升级改造工程”“厦门校区污水及再生水处理系统维修改造工程”“部分宿舍楼栋热水节能改造工程”等,并在水泵房、中水站更新添置无负压设备、变频柜、搅拌器、水质检测设备和叠螺压泥机等设施设备,同时对自来水和中水损坏阀门进行了集中更换,有效地提高了制供水保障能力,实现了节水增效的目标。

    厦门校区的节水建设和成效,得益于超前的节水设计理念。当时的设计团队已洞悉国际节水技术的发展趋势,学校在建设规划之初就站在绿色生态的战略高度,把治污节水与生态校园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基于功能湿地理念进行校园规划建设,通过保护、恢复、重建湿地系统,将污水处理、雨水集中、中水回用、洪期防汛结合起来,改变水资源平衡的既有人居环境规划模式,重建水资源回归生态平衡的规划模式。“将所有进入校园的水(雨水、自来水、洪水等)全部通过功能湿地系统,以大气蒸发、回渗地下、流入区域湿地三种途径回归大自然,进而达到了两个循环:一是“自来水—污水—中水”这样一个节水型小循环;另一个是所有的淡水资源,雨水、自来水、洪水都进入功能湿地,回归生态,这是一个生态型大循环,很好地实现了雨季不旱涝、旱季不缺水的目标。”有关负责人说。

    超前的节水理念思路、先进的节水技术设备,为华侨大学节约水资源打下坚实基础,使华侨大学的节水工作走在社会前列。因节水成绩显著,学校荣获厦门市“节水型单位”称号。



(值班编辑:温雅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