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QU News

华大新闻

华大新闻

11月7日,走到第八个年头的华侨大学爱在西行支教团,转型为爱在西行志愿社,成为一个以素质教育为出发点,同时开展支教、阅读推广、精准助学、扶贫助农等公益性活动的社团,且业务范围更加扩大:之前的寒暑假活动照旧,日常则会开展华大校内及周边的志愿服务——9日,志愿社即派出20名志愿者前往泉州台商投资区的上田小学和第七小学,开始华大周边小学的兴趣课支教服务,为支教小学募资捐建分级阅读的班级图书角项目也同时启动。

而在过去七年的乡村振兴公益实践中,爱在西行交出一份靓丽的成绩单:联合近百家组织持续合作,带动10多所高校2000多名大学生投身公益,发放图书10000余本、奖助学金7万余元,助力5000多名乡村儿童成长,调动3500多名村民参与传承优秀乡村文化,募资100多万元对接基础设施建设,并通过“公益游学”“农特产品助农推广”等脱贫攻坚项目,帮助服务基地发展旅游、生态农业等产业,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今年9月29日,中国致公党脱贫攻坚总结表彰会议在京召开,中国致公党员,华大爱在西行志愿社创始人、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阴长霖荣膺“中国致公党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

“我们致力打造联合大学生、引进社会各界资源,精准、立体化服务乡村的公益资源整合平台。而我,只是爱在西行的项目总设计师和‘领头羊’,志愿社的各项事业主要靠全体伙伴的热情奉献和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阴长霖说。

时间回溯到2014年7月,阴长霖率领当年5月首次招募的爱在西行支教队员来到贵州黎平县九潮镇弄团村——这个“被世界遗忘”的苗族小山村。在他的记忆里,彼时的弄团,不通水电,房屋大多破败不堪,村民每天吃两餐饭,孩子个个面黄肌瘦、身材矮小;全村14户人家87口人,超过一半没有户口。

弄团的境况深深震撼了阴长霖,回校后,他立即联系华大MBA联合会商讨帮扶之策,这里的命运由此改变:在晋江供电局帮助下,2015年5月电网牵入弄团,结束了这个小山村的无电历史。7月,支教团再到弄团,用上了华大MBA校友捐建的太阳能澡房、蓄水池和公共厕所。同样在MBA联合会资助下,2016年,弄团建起一座小型榨油厂,并建有垃圾焚烧场以保持整个村寨的绿色生态。弄团小学周边的空地上,建起全村人都可使用的操场和体育设施。9月,在社会各界努力下,弄团所有的户口问题得到解决,弄团小学正式纳入当地镇中心小学的一个支教点,孩子们统一享受贵州省的营养早餐……

爱在西行支教团在弄团小学

由弄团延伸,爱在西行的足迹先后覆盖贵州九潮镇的定八和洪州镇的救寨,以及福建寿宁西浦、永春苏坑和甘肃临洮紫松等地乡村。七年来,他们秉持创新开放的思想,广泛地寻找合作同盟,创设“1+1”和“1+8”两种合作模式,以支教为切入点,深入调研后再引进社会各方资源,多方面、立体化助推当地教育、文化、经济等事业发展。

福建智善慈航公益服务中心是爱在西行的“1+1”合作者之一。自2019年起,阴长霖亲自率领由中心会员与大学生共同组建的“智善慈航&爱在西行”定西支教团,赴甘肃定西临洮县衙下集镇紫松小学开展为期21天的暑期夏令营活动。支教期间,他带领队员在紫松村深入调研,联合智善慈航拨付4.5万元资金修建了带厕所的洗澡间,一对一长期帮扶6户贫困家庭,并发放中国致公党华侨大学总支及部分爱心人士的扶贫资金。同期,在贵州救寨支教点,爱在西行引进爱心资金长期资助了4名贫困中学生,同时引入南昌理工学院等5个单位捐赠3.1万元为救寨小学购置新的课桌椅。

公益合作签约仪式

尽管是工商管理学院的专职教师,阴长霖却对文化特别感兴趣。每一次支教,爱在西行都会借结束前的文艺汇报演出,带动当地村民参与、重拾传统文化的热情。也因此,贵州救寨已被当地民众遗忘近二十年的侗族大歌、琵琶歌、芦笙舞等,得以重新排练、演出并形成表演梯队。为更好地传承侗族文化,他引入50万元资金为救寨建起文化艺术活动中心。“我还希望能建一个侗族民俗文化博物馆,把救寨及周边的侗族民俗文化保存下来、呈现出来。”阴长霖说。

而在福建西浦,爱在西行的到来使这个千年古村落里状元祠的古戏台重新焕发青春——村民自发组成“村晚”筹备组,每年举办西浦村的晚会,调动上自80多岁老太太下至几岁儿童踊跃登台表演,寿宁电视台全程直播。

除了教育和文化的下乡服务,2019年暑假起,爱在西行开始在福建西浦、甘肃紫松两个支教点试点“公益游学”项目,2021年正式开展 “农特产品助农推广”活动,通过多个平台帮助临洮县雪源金正农业合作社零售了上千斤兰州百合,多样化助推乡村脱贫攻坚。目前,团队正向生鲜连锁超市和大型批发商推广兰州百合,也对贵州的茶产业和临洮的马铃薯进行了考察。

“多形式合作共建支教团,并共同开展自我造血式的扶贫,是我们爱在西行的创新。”阴长霖自豪地说。

助力农特产品推广

七年来,在校团委和工商管理学院党委支持下,在学院团委配合下,爱在西行不断前行,目前已在贵州、福建、甘肃三省开辟了6个志愿服务基地,所到之处留下爱、希望与改变:最初弄团的孩子会面对面捉头上的虱子,会好奇又羡慕地看支教队员在操场上洗头,后来他们学会了使用队员的香皂、沐浴露或洗发水等。而在临洮,有个男孩调皮捣蛋得让所有队员都无法忍受,但阴长霖并没有放弃,而是引导队员给予孩子更多关注、爱与陪伴,让他有了较大的转变。

“爱在西行的初心,是播撒爱之种子,唤醒生之美好,点燃希望之灯,打开大山通往世界之窗。如果因为我们来过,能够改变一些地方,改变一些人,让他们向好发展,就是值得的。”阴长霖说,“傻白甜”是爱在西行的标签,“傻”指很纯粹地愿意做奉献,“白甜”则指亲和力,是对人的善意和爱心。

也因为这份爱心与善意、纯粹与奉献、希望与改变,爱在西行受到热烈欢迎。自愿报名参加乡村基地夏冬令营活动的当地学生,数量大大超过预计,甚至吸引很多来自县城甚至地市的孩子;华大工商管理学院林春培、陈春琴、吕玉明、贾振宇等多名老师先后加入支教带队老师的行列,支教队员不仅来自华大,也包括泉州师范学院、闽南师范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贵州大学等全国各地的大学生;爱在西行像吸铁石,让很多队员不舍离开:华大工商管理学院许雨田同学,从大二开始连续三年担任救寨支教队队长,毕业那年完成支教活动后才到新入职公司上班,今年5月又请假回校招募、培训新队员,7月带队再去救寨支教21天……

而阴长霖自己,从最开始只是想培养女儿而做公益的无心插柳,却一不小心把爱在西行做成了一项伟大的事业。从团队宣传、队员招募甚至面试、培训,乃至项目的规划设计、资源引进、后勤准备与实施等,他全程指导和参与,即使自掏腰包也乐此不疲。

“从事公益后,我觉得人生有了更广阔的天地。我们撒播爱、善意与希望,也从中体验到付出的快乐,收获爱与美好。”阴长霖说,“无论兰州百合、临洮土豆还是贵州茶业,都不仅仅因为是我们支教乡村所产的农特产品,我更希望把这些亲自体验过的好东西分享出去,让整个社会都呈现出美好的一面。”

“公益是什么?是温暖别人,美好自己!”阴长霖最后说。


编辑:刘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