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到了江西省婺源县篁岭古村。”
“我现在位于新疆的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
“在厦门了解陈嘉庚的故事,在泉州体验簪花,在漳州参观谷文昌纪念馆……我觉得福建是个很棒的地方!”
生动的表情,活泼的表达,华夏大地鲜活的“美”时“美”刻经由肤色不同的“Z时代”的推介,通过诸多境外平台,抵达世界各地——成立不过四年,华侨大学“海外新声代”新媒体工作室所制作的视频,海内外传播量已超2亿,成为了海内外网友广泛关注的明星IP。
“作为一名侨校教师,我们要担负起为侨服务、传播中华文化的责任。我们不是把教学仅仅停留在课堂上的语言教学和对中华文化简单的符号化介绍,而是更多发挥以语带文、以文化人的作用。”
在华侨大学从事来华留学生培养工作20年,资深华大人袁媛对于自己工作的思考越来越深入。
作为坐落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起点和发祥地、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的侨校,华侨大学抓住历史机遇,发挥区域优势,以促进与“海丝”沿线国家民心相通为重要使命。在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决策服务和文化交流等方面精准发力,助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迎新媒体的浪潮而上,2020年底,袁媛指导华侨大学华文学院的留学生成立了“海外新声代”新媒体工作室,四年来,先后有来自29个国家的200余名来华留学生加入其中。
“我的很多学生都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受益者,他们来到中国读书,成为中国发展的亲历者,同时又是最好的中国故事的传播者。”袁媛介绍。
“海外新声代”新媒体工作室组织华裔留学生到侨乡“寻根”,祖辈的“乡音乡愁”是连接华裔新生代的“情感共鸣点”。
走访乡村的过程中,留学生亲身感受“绿水青山”的生态环境,了解“美丽中国”建设成果。在深度了解中国乡村振兴的模式及成效后,不少留学生连连点赞全球减贫的中国贡献。
2023年,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之际,华侨大学华文学院39名海外留学生走进泰国、印度尼西亚、老挝、柬埔寨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一带一路’我带路”主题活动,以留学生的视角在海外讲述共建“一带一路”的故事,在相关国家地区引发热烈反响。
精彩的“中话外说”之外,工作室还形成了给力的传播网络:凭借着华大海内外的校友资源以及留学生群体背后庞大的朋友圈、亲友团,让中国故事在海外听得懂、传得开。
工作室成立以来,视频国内外平台播放总量超过2亿次,作品获评“2022中国好故事十大研究案例”,袁媛个人事迹入选“2022全国百个巾帼好网民故事”。
“我们要团结来自世界各地的年轻人,以国际化的开创性视野,将具有中国特色的优秀文化,传播到五湖四海。”展望未来,袁媛步履不停。
原文链接:http://www.fj.chinanews.com.cn/news/2024/2024-12-30/559726.html
(编辑:蔡君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