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 the Media

媒体华大

媒体华大

党的第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总结了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并作了“十个坚持”的深刻概括,其中在“坚持中国道路”中指出:脚踏中华大地,传承中华文明,走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党和人民就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就一定能够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不仅充分说明,传承中华文明就一定能够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且蕴含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过程必将展示出中华文明的伟大历史成就。

世界文明的历程是人类共同实践的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之路,也是中华文明在当代的创新之路。这条道路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现代化,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华文明相结合的现代化,是这两个“结合”的发展结果。它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是要给当今世界的现代化发展路径注入中国模式和中国方案,给当今世界的现代化理论注入中国智慧和中国学派。其中,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民族重焕生机的真理种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扎根结果的文化土壤。二者的深度结合共同彰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特色”,创造出传承与弘扬中华文明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具体表现在:

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脚踏中华大地”的实践之路。马克思主义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共同的革命解放理论,它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中闪烁出普遍真理的光芒。在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中华大地上,它使中国人民走上真正革命道路并取得伟大胜利,展现出真理的力量;它也是中国人民继续探索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特别是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就在于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并用以指导实践。”由于“脚踏中华大地”,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指导与解答了中国革命与建设中各种历史难题,形成了党在不同时期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新成果,是我们的行动指南。正如《决议》所言: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解答了中国革命的道路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问题,“提出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形成了毛泽东思想;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科学发展观”。今天,在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道路上,我们必须“脚踏中华大地”,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续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其次,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创新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传承中华文明”及其在当代新发展的结合之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是偶然的,是我国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决定的。”中华文明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文化基因,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中文化层面的本质要素,是人类世界历史进程中呈现鲜明中华民族特质的文化根源。面对悠久而灿烂的中华文明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要在自豪中继承与发展,要与不同时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结合,并予以创造性改造和创新性发展。继承是为了更好地创新。中华文明的新发展是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上的创新实践,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展现。这一新形态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等“五位一体”协调而统一的新发展模式。在全球化的今天,西方文明已表露出它固有的片面性和局限性。仅在新冠疫情面前,西方社会就暴露出了所谓民主、自由带来的疫情失控,引发社会治理能力的缺失和社会(医疗等)公共服务体系的近乎瘫痪。而当前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正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道路上,就是在创造性地实现“五位一体”的当代中华文明新发展和人类文明新形态,它拓展了世界各国的现代化道路,也深深地影响着世界文明的未来趋向。

再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拓展之路。人类历史已经现实地表明,不同民族的发展必然生成出不同的文化类型及其更高层次的民族精神。不同民族的文化及其精神正是该民族生命体的自我展现,是该民族自我发展的一种形式。《决议》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所谓时代精华,就是能够解答时代之疑,解决时代之困;今天的“时代精华”就是能够科学地回答中国之问、人民之问、世界之问、时代之问。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是在首先解答中国之问和人民之问中展现出对世界之问和时代之问的回答,其中包含着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三个重大时代课题之一的“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这一解答中,强调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是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是注重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根铸魂的现代化,是以彰显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现代化。通过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过程,能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最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中华文化与中华文明的世界传播之路。马克思认为,人类文明是建立在人类的普遍交往中,随着世界范围的普遍交往,“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面对当今“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世界发展困境,中国道路的成功,一定程度地回答了“世界之问”,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如何将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中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将“五位一体”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类未来新构想作为核心内容向世界传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立足中国大地,讲好中国故事,以更为深邃的视野、更为博大的胸怀、更为自信的态度,择取最能代表中国变革和中国精神的题材”,以中国的话语体系去“塑造更多为世界所认知的中华文化形象,努力展示一个生动立体的中国,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谱写新篇章”。换言之,我们要通过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通过借助传播手段的建设和创新,实现媒体融合发展,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中国共产党故事,向世界传播好中国声音,传播好当代中华文明的新成就、新发展,以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与互鉴,促进中华文化影响力的提升,持续增强并展现中国的软实力。

总之,《决议》深刻总结了我们党的百年光辉历程,阐明了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以及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指明了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践新征程上,我们必须继续立足中华大地,传承中华文明,坚定文化自信,就能够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不断为人类文明的新发展提供中国实践与中国方案。

(作者为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本文系2021年福建省社科重大项目“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发展阶段研究”阶段性成果。)

原文链接:https://fjrb.fjdaily.com/pc/con/202205/10/content_178733.html


(编辑:蔡君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