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华侨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中心通过在全校应届毕业生进行随机抽样问卷调查分析后发现:华侨大学2003届大学毕业生择业意识较之往年普遍超前,凸现出“继续深造,走专家学者的道路”、“‘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意识已经形成,终身学习的思想深入学生的头脑”、“对职业素养赋予了新的内容”等新的趋势。

据了解,2003年华侨大学各类应届毕业生共有2737名,此次问卷调查在校内共发出问卷300份,收到有效问卷241份。在问卷统计中,华侨大学2003届毕业生中有29.7%的大学生选择了“不就业,继续深造”;有32.4%表示自己将“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有89.3%的大学生表示“寻找机会继续深造”;在对“你认为最重要的职业素养”问题的回答中,大多数毕业生则将“合作精神、创新精神、优良人格”排在优先位置。

同时,此次问卷调查也反映出华侨大学2003届毕业生对职业的选择表现出发展性、前瞻性、独立性,以及各种职业价值取向冲突明显等特点。

在“选择职业的条件”中,大部分毕业生注重自我潜力的挖掘,注重与自己的兴趣和爱好的一致,将“发展前途”作为了选择职业的首选条件。此外,职业本身的“发展前景”排在了第二位,而仅有4.1%的大学生选择“目前热门职业”,位于倒数第二。

“认知与现实的冲突”、“想干一番大事业,但又缺乏吃苦耐劳精神的矛盾”在问卷调查中也表现明显。虽然在认知上大多数毕业生把“自我发展前途”和 “有发展潜力的职业”作为择业时最看重的条件,但在落实具体的工作岗位时,有66.3%的人选择了待遇优厚、环境舒适、稳定系数高的三资企业、国有大中型企业、党政机关;尽管有79.8%的毕业生认为“自主创业”是一种磨练自己、拓展自己和充分实现自我的最有前途的就业方式,但在就业方式的选择上,把它作为首选的却只占9.1%,将其排在倒数第三位。

针对这种现象,华侨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中心赵冰洁主任认为,这种认知和现实的矛盾冲突,将会导致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产生不能两全的心理困惑。她建议,有必要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并在其择业前进行适当的心理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