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QU News

华大新闻

华大新闻

去年11月,刚刚入职华侨大学半年多的孙晓晖博士负责的化工学院-福建汇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产学研“双创”项目正式启动,项目合作经费一次性到款50万元。

“当时我提出与企业合作的想法后,在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和促成下,一周内双方就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孙晓晖说。

原来,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化工学院针对青年教师发展尤其是新引进的“预聘+长聘”形式的青年教师在项目申报、文章发表以及平台支持方面存在困难的问题,对标考核要求,“一人一档”,量身定制方案,从教学、科研、服务等方面给青年教师以支持引导。孙晓晖就是其中的受益者。

“我加入周树锋院长的科研团队,学院帮忙组建由研究生和本科生组成的团队,学院领导亲自拜访合作企业,并从学院层面与企业建立有关合作等。”孙晓晖就是以“预聘+长聘”的形式入职化工学院的,在科研经费方面,若3年内经费总额达到80万及以上,就很有希望转入长聘,“半年多时间,科研经费完成考核任务的一半以上,给我很大的信心和动力。”

同时,在学院指导和推动下,化工学院杨时颖博士成功申请到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开放项目,顺利通过科研考核;汤须崇老师的10个专利打包转让,转让费达到150万……学院支持取得初步成效,化工学院教师队伍的干劲越来越足。

据介绍,自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化工学院党委将主题教育开展与学院事业共同谋划,坚持问题导向,在征求师生意见建议、调查研究、检视反思、听取上级反馈意见的基础上,梳理形成了领导班子检视问题清单,研究制定了整改落实方案。对能够当下整改的,明确整改时限和要求,按期整改到位;一时解决不了的盯住改、限期改,一件一件整改到位。学院已将最终的18项问题清单和整改时间表公布上墙,接受全院师生监督。

针对学科凝练与发展规划不足,多学科优势发挥不够问题,化工学院暂停生物技术、环境科学和观赏园艺三个本科专业招生,集中力量建设工程专业,力争在4-5年内院内所有工程专业通过工程教育认证,实现2-3个专业进入“双万计划”,并将专业所依托的一级学科博士点做大做强,同时带动环境工程和生物工程学科发展;推行PI制(课题组负责人制度)并支持各个团队之间的合作和交叉等。而对暂停专业涉及的37名教工,学院及时关心安抚,多次与相关教师座谈,出台相关支持政策,顺利协助他们转入相近专业,尽快、稳妥地实现转型。

针对人才培养方案有待完善方面,学院结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走访行业企业、用人单位等上百家企业,了解企业需求,为新一轮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的调整做市场调研。

针对学风建设问题,学院组织2017、2018、2019级学生参加晚自习,开展“提前十分钟,成长在化工”“手机入袋”活动;在境外学生导师制的基础上,开展境内外生“一帮一”活动,建立学习打卡群;开展研究生学风督导、“风华讲坛”等,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提高抬头率”转向“提高点头率”。

针对国际化办学力度不够,缺乏学科带头人和高水平人才等问题,学院召开学术会议,邀请各领域专家来校讲学、交流等,每年化工论坛邀请至少30位知名学者来院讲学。去年12月上旬,化工学院就举办了第二届化学工程、环境工程、生物工程与转化医学国际研讨会,海内外院士、专家、学者等近300人与会;今年初,学院拟引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闽江学者饶小平全职来校。

针对教师在学生“双创”工作上积极性不高问题,学院重点挖掘科研水平高、应用性强的科研项目,动员有好的项目的老师带队;将教师指导科创团队纳入服务任务考核等。目前,学院有超过一半的中青年教师指导学生科创,学院学生科创团队数也创新高,其中,第五届“互联网+”大赛团队申报数在全校位列第二。

针对党支部建设还存在薄弱环节等问题,学院重新调整研究生党支部设置,将其纵向建立在学位点上,配备优秀青年教工党员担任支部书记;推动“双带头人”工作室建设,让每个“双带头人”拥有专属工作位,实现一人一桌一椅一柜,2019年获批华侨大学“双带头人”工作室立项4项……

“我们以主题教育为契机,梳理瓶颈问题,逐项整改破解,推动学院发展取得初步成效。但持续改进永远在路上,需要长期整改落实的任务还很艰巨。”化工学院党委书记陈雪琴表示,将继续按照主题教育总要求,严格落实整改方案,调动全院师生力量,进一步凝心聚力,开创学院各项事业新局面。

化工学院党委走访用人单位




(编辑:张罗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