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 the Media

媒体华大

媒体华大

    闽南语是世界上特别古老的语言。由于它的形成具有悠久的历史,因而也保存下了古汉语的许多特点,并成为区别于汉语共同体的重要标志。闽南方言是闽南文化的载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要传承、发展闽南文化,首先要保护闽南方言。然而,当前闽南方言面临着一定生存危机,要想更好地保护闽南方言,必须走出几个思想误区。日前,华侨大学文学院教授王建设在泉州师范学院开讲,为现场百名师生讲述了闽南方言的特色、现状与传承。

    ■早报记者 周湖健 文/图

    晋唐古音的现代“遗响”

    “闽南语是汉语七大方言中语言现象最复杂、内部分歧最大的一个方言。估计没有语言天赋的人,就是在福建待上一辈子可能都听不懂闽南话。”这是不少语言研究者对于闽南语的刻板印象。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恐怕还要从闽南方言的形成和发展说起。

    “闽南方言形成和发展于福建闽南地区。它主要是由于北方中原汉人在不同历史时代因避战乱、平叛乱或逃灾荒等多次向南方迁徙进入闽南地区后逐渐形成的一种方言。”王建设教授表示,虽然不排除当时闽地土著语言(古越语)对闽南方言形成和发展的影响。但是,由于当时汉人有着人数上的优势,并掌握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再结合闽南方言在语音、词汇和语法所表现的特点,因此在北方汉人带入的中原汉语跟当地土著语言的交流和融合过程中,中原汉语是占绝对优势的,最后形成的是以汉语为主体的闽南方言。

    虽然,目前关于闽南方言形成于何时,学者们的看法不尽相同,但大多都认为闽南方言至少在上古的末期就已见端倪。

    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闽南方言在语音、词汇和语法上,有着比较鲜明的特点。“从语音看,闽南方音称得上是晋唐古音的现代‘遗响’。”王建设分析道,首先闽南方言的语音里保存较多古音,既有上古语音痕迹,也有中古语音现象,就闽南方言的韵母和声调系统看,应该说是基本保留了中古音系的特征。其次,闽南方言中,还存在着大量的文白异读现象。最后,声简、韵繁、声调多也是闽南方言的一大特色。而从词汇和语法上看,在闽南方言中,不仅古语的积淀丰厚,而且不少构词方式和语气助词与古汉语十分相似。

    生存现状颇堪忧 思想误区待破除

    虽然承载着华夏文明的核心文化,也沉淀着汉族文化的千年精髓,但如今闽南方言的生存现状,令人担忧。

    首先,是生存空间受到挤压。“回顾五十多年的推普工作,成绩巨大,必须充分肯定。普通话现已成为少年儿童接受知识的唯一工具,事实上已经成了他们的母语。但我们也要看到,由于有意或无意挤压方言的生存空间,再加上有些年轻父母的糊涂认识,不让自己的孩子说方言,部分在方言区成长的孩子已经不会说甚至不知道自己的方言母语。如今,年轻人使用普通话的熟练程度远远超过方言的现象,非常普遍。”王建设教授举例说明,二十年前参加泉州电视台的主持人招聘,就已经很难找到流利使用方言读报的人。

    其次,是思想误区有待破除。王建设教授解释道,“方言与普通话的关系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大家都知道推普是基本国策。在很长的一个时期人们不敢提保护方言。有些人也因而产生了一些糊涂认识,如:要推普就要消灭方言,说方言就学不好普通话。因此,经常人为地、主观地、粗暴地把方言和普通话对立起来。屡见不鲜的推普周标语‘说普通话,做文明人’便是其中的一个例子。当然,另一方面,也有人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曾有人在微博上打出了这样的标语:捍卫闽南语——保卫我们自己的方言!方言是该保护,但使用“捍卫”一词,明显不当。人为地把方言和普通话对立起来,不管在什么时候都是不明智的。方言是地方文化的载体,从上(语言政策的制定者)到下(各地方言的使用者)都有保护方言的职责,但不要随意提出哗众取宠或危言耸听的口号,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此外,有些人号称是在重振闽南话,其实是作践传统文化。王建设教授举了“闽南十二神兽”的例子。几年前,网络上一组闽南文化创意贺卡动漫形象“闽南十二神兽”图红极一时,包括十二个异兽——冻尾雕、画虎兰、靠妖、肖查貊、妖貅、欢夕、巴肚妖、水渣貊、林狈、麻龟、山枭、京蜥。“这些在闽南话里属于粗鄙的词语,会让他人、后人笑我们没文化。”王建设教授说。

    责无旁贷共传承 多语共存亦和谐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松浦晃一郎曾经指出:“一种语言的消失导致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形式的消失,特别是使用这种语言的团体——不必说诗和传说,更不必说谚语和笑话——传统和口头表达组成的珍贵传承。语言的消失同样损害人与生物多样性之间保持的关系,因为语言承载着丰富的自然以及宇宙知识。”“同样的道理,闽南方言是闽南文化的载体。如果闽南方言消失了,南音、梨园戏、高甲戏等都将不复存在。因此我们能尽早采取些有效的保护措施,起码可以起到减少损失或减缓消亡的作用,这也是对人类文化的一种贡献。”王建设说。

    有人把“全世界的语言消亡得只剩下最后一种”看成“世界大同”的重要标志和理想境界。但王建设教授对此却不敢苟同。“多语共存、和谐相处难道不是更高的理想境界吗?这世界本来就应该是多元的。在科学技术、教育手段高度发展的时代,人们实现从单语向双语(“普通话 + 方言”)、三语(“普通话 + 方言 + 外语”)过渡并非遥不可及的梦想。”王教授说。

    2007年5月,经国家广电总局批准,泉州电视台闽南语频道正式开播,这是全国第一个纯用方言播音的电视频道;2007年6月,中国文化部宣布: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正式批准设立,这是中国首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对于闽南地区、对于语言学界来说,这都是大事。”王建设评价道。最后,王建设教授讲述了一个他所亲身经历的关于方言传承的小故事。2010年10月,他前往印尼雅加达给研究生授课。雅加达智民学校陈玉兰校长的侄女,虽只有五六岁,可已能用印尼语、英语、客家话、闽南话(她父亲是晋江人、母亲是广东梅县人)和成人对话。在印尼,这样的事例并不是个案,当地华人就是这样千方百计地传承自己的民族文化。

    原文链接:http://szb.qzwb.com/dnzb/html/2016-12/26/content_2969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