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 the Media

媒体华大

媒体华大

  【编者按】 

  日前,市委宣传部、市社科联召开全市社科界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座谈会,八位社科界代表分别结合自身研究和工作实际,围绕全会提出的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等,深入交流讨论、畅谈学习体会。本期“理论在线”摘编座谈会发言,以期有助于广大读者更好地领会和把握全会精神要领,为率先实现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超越、加快建设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黄寿峰(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科技创新取得了长足进步。从全球创新指数看,中国在2019年的排名提升至第14位,稳居中等收入经济体首位。

  同时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在许多核心关键技术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为此,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

  技术攻关需要政府有为、市场有效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则进一步指出,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

  因此,在完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体制机制过程中,一方面,政府要更有作为,不断转变政府职能和推进自身改革,改变过去政府大包大揽的局面,最大限度减少政府通过行政手段对市场进行直接干预,尽可能减少政府对市场资源的直接配置,更好发挥政府统筹协调的宏观调控作用,调动和激发各参与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真正凝聚起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所需的人力、财力、物力和各项资源;另一方面,市场要更为有效,不断改善营商环境、完善市场运行机制、信息沟通机制、利益分配机制、进退出机制,鼓励良性竞争、打破行业垄断、打击不正当的地方保护,积极培育市场主体,努力提高市场资源配置的效率和竞争力。最终形成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有机统一、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格局,将有为政府的“有形之手”和市场的“无形之手”有机结合起来,最终实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的目标,为我国科技创新的自立、自强插上飞翔的翅膀。

  统筹协调优化科技创新环境

  今年是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经过这些年的努力,厦门市创新能力稳步上升、创新产出成果持续增加、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不断加快、创业创新环境不断改善;但与此同时,较少的科研院所、较小的事业平台、较高的生活成本、较弱的特色产业优势聚集及特色创业领域的缺乏也严重束缚了厦门的科技创新。将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实到厦门市的科技创新,厦门市应该充分发挥政府统筹协调的宏观调控作用,强化人才支撑,提高人才待遇,拓展事业平台,加快构建高能级新经济产业生态,并注意发现和挖掘有发展潜力的新行业、新趋势;另一方面更加重视市场的作用,不断优化企业创业创新环境,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努力引进和培育独角兽、瞪羚企业,进而提高市场资源配置的效率和竞争力。

  大力促进消费扩容提质

  ●赵昕东(华侨大学统计学院院长)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这是党中央立足全局、面向未来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消费需求是经济增长的原动力

  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增长,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必须优化经济增长结构,把重点转移到消费上来,通过消费数量和质量的提高,带动经济增长数量和质量的提高。

  当前,高收入者已超越基本需求层次,出现了消费饱和,而低收入者愿意消费却受困于收入增加缓慢。缩小贫富差距可以促进消费结构升级。随着收入的增加,居民对教育、休闲娱乐、医疗保健等服务型消费和高端电器、家用汽车等的需求随之增加,消费结构逐渐从生存型向发展型、享乐型升级。中低收入者由于收入有限,即便有高质量高水平消费意向,但其消费能力仅能满足最基本的消费需求,消费结构难以升级。若合理地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可刺激其从生存型消费逐渐向发展型和享乐型消费过渡,消费结构整体上会出现明显优化升级,消费的升级可以进一步增加新产品、新技术的需求量,可有效促进资源配置合理化和产业结构升级,从而驱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促进经济高质量增长。

  对低收入群体加强保障

  当前,应尽力改善收入分配不平等问题。具体做法包括,首先,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社保体系不完善仍然是制约低收入群体消费主要原因。为低收入群体搭建起比较完善的基本生活保障体系,让低收入者敢于消费,乐于消费。

  其次,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加大对低收入者的转移支付。政府应充分发挥分配的调节作用,直接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转移支付,虽然可能造成财政的紧张,但这里也需要转变传统的财政观念,财政应追求周期平衡而不是年度平衡,在当前经济形势下适当增加对低收入群体的转移支付,产生的债务能够用经济高涨时财政的盈余来偿还,通过反周期操作来实现周期内的平衡。

  第三,通过管理体制机制的改革,向改革要红利。例如通过户籍等制度改革,促进人口自由流动,减少对低收入人口向大城市流动的限制,这是降低贫富差距的有效方式。低收入者流入大城市既可以提升自身收入,缩小贫富差距,又可以满足服务产业对低技能劳动者的大力需求,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

  加快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

  ●林晓霞(集美大学师范学院教授)

  通过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我感到,国家实现现代化的蓝图一次比一次清晰,对我们每一个人都提出了更高要求,时不我待,催人奋进。

  建成教育强国是目标

  全会勾勒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时,提出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这让教育系统广大干部教师深感责任重大。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全会精神,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标,为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优质教育而不懈努力。未来,我们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紧密结合起来,扎实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全力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教育需求。为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更多贡献,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是方向

  全会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这是对“十三五”“提高教育质量”的继承和发展,对新时代建设教育强国指明了根本方向,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十四五”时期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要充分认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在新阶段的战略地位。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从“富起来”到“强起来”,教育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要充分认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对新阶段人才强国建设、科技自立自强建设、文化强国建设、质量强国建设、国家安全建设、网络强国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等关系社会发展全局各领域发展的战略意义,要发挥我国人力资本丰富的优势,在人才培养、原始创新、知识积累、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战略支撑;要发挥教育“科技人才摇篮、创新策源地”作用,教育战线必须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使命,不断培养出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坚定民族品格的时代新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必须深刻认识立德树人的重大战略意义,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贡献。

  把握“四有”推动绿色转型

  ●李永根(厦门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关于“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对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作了全局性战略性部署,必将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提供行动指南和强大动力。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精神,坚决落实。

  四有:有目标有理念有方法有规范

  就建议稿关于“推动绿色转型,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部分而言,我认为要注意把握“四个有”:“有目标、有理念、有方法、有规范”。所谓“有目标”,就是建议稿不仅提出了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远景目标,即“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近期目标即“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有了目标,就是我们有了行动的方向及倒逼的作用;所谓“有理念”,就是建议稿不仅提出了需要达到的目标,而且提出了达到目标需要遵循的理念。这一理念就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作为五大新发展理念之一的“绿色发展”理念。建议稿不仅就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提出了目标和引领行动的理念,还提出了分析解决问题以实现目标的思维方法。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系统思维”“底线思维”“辩证思维”。比如“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等就体现了“底线思维”方法。建议稿不仅提出了目标、理念和思维方法,还明确提出了一系列实现目标的具体制度规范,像“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推行林长制”“强化河湖长制”“健全耕地休耕轮作制度”等。这就是“有规范”。

  高站位认识绿色转型重要性

  我觉得,对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有关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的有关部署应该站在“四个高度”去认识和领会。第一,必须站在生态文明建设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的高度来谋划经济社会发展;第二,必须站在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保障的高度来谋划经济社会发展;第三,必须站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谋划经济社会发展。必须认识到,绿色发展本身就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第四,必须站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的高度来谋划经济社会发展。发展是为了人民,发展必须依靠人民。必须认识到,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只有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激发人民的积极性,美丽中国的目标才能真正实现。

  在双循环新格局中找准厦门定位

  ●李庆利(市委党校经济学部副教授)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擘画出我国未来五年的发展规划和未来十五年的远景目标,宏伟蓝图振奋人心。全会核心内容强调了“三个新”,即中国已经进入了新发展阶段、应继续坚持和贯彻新发展理念、要开创现代化新发展格局。

  新发展格局是在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疫情肆虐全球、逆全球化抬头以及国内经济已进入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新形势下提出的。

  新发展格局不是一个孤立的概念,而是中央深思熟虑的长远发展战略。新发展格局首先把未来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国内大循环上,以国内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和巨大的内需潜力作为依托,将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有效衔接,从而构建一个以我为主、内外共同发展的经济新格局。

  构建新发展格局重在内外兼修

  一是要加快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国内大市场,特别是消除地方保护和内部市场分割,让商品和要素可以加速自由流动;二是要充分释放消费潜能,为此就需要在收入分配改革上下功夫,加快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规模;三是要切实给企业让利,通过给企业减税降费降成本让企业有钱可赚,企业盈利才能加速要素流动并进一步刺激企业和居民消费;四是继续深化供给侧改革,引导企业通过研发创新生产出适应居民需求的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

  依托改革开放促进双循环

  深化市场化改革就是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不断凸显,逐步接轨国际市场,构建世界认可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地位;扩大对外开放要从对外开放的领域、层次和水平入手,要逐步消除一些行业的外资股比限制,要加快服务业领域的开放力度,要通过一带一路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加速同世界各国的经贸联系,让中国的发展惠及世界,让共建、共赢、共享的理念惠及世界。

  厦门作为经济特区,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战略支点城市,处在全面对外开放的前沿,是链接国内和国际市场的关键枢纽,应在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中找准定位,既要加快形成创新引领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又要进一步优化岛内外空间布局;既要探寻全面扩大开放的现实路径,又要坚持绿色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在“十四五”时期和2035远景目标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我国向新的大台阶迈进贡献厦门力量。

  全力打造双循环枢纽节点

  ●郑宪文(市发改委发展规划处处长 )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规划建议明确提出:形成国内强大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

  “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经济增速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同时世界经济低迷,外需市场疲软,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厦门外贸依存度高,经济增长将面临较大的压力,认真思考“十四五”时期如何更好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对推动厦门高质量发展超越具有重要意义。

  我认为,应发挥厦门联通国内和国际市场重要交汇点的优势,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拓展国内国际大市场,打造内贸外贸相融合、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协同发展、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相联通的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枢纽节点。

  一是以高质量供给融入国内大循环。发挥比较优势,加快建设立足海西、辐射东南亚,具有国际水准的消费中心城市,实施质量品牌战略,扩大高品质服务消费供给,提升产业对国内大循环的适配性,以高质量供给积极融入国内大循环。

  二是以高水平开放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发挥多区叠加优势,积极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以高水平开放引进高水平外资,推动国内国际循环优势互补、良性互动、互相促进。

  三是建设协同发展核心引擎畅通区域经济循环。发挥中心城市作用,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和要素聚集能力,增强厦漳泉都市圈辐射带动力,着力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协同发展格局。

  四是发挥“海丝”战略支点作用建设双循环枢纽节点。充分发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互联互通的重要枢纽、经贸合作的重要平台、人文交流的重要纽带作用,实施“丝路海运”“丝路飞翔”等一批重点工程,推动“海丝”战略支点建设高质量发展,建设双循环枢纽节点。

  五是提升自由贸易试验区打造全面开放新高地。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对标国际先进规则,加大开放力度,开展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性开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努力建成贸易投资便利、创新生态一流、国际经济交往活跃、辐射带动作用突出的高标准高质量自贸试验区。

  结合厦门实际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谢强(厦门市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经济师)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为厦门“十四五”期间乃至未来更长一段时期产业发展指明了大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认为,结合厦门实际特别是产业发展的现实基础,应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全面推进千亿产业链群培育工程

  一是加快补链强链,进一步发展壮大平板显示、计算机与通讯设备等优势产业,着力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和重要基础材料等“卡脖子”环节,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二是加快提质扩容,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高品质转变,提升服务业发展能级。三是加快技术引领,布局发展柔性电子、新型显示、先进功能材料、新一代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抢占新技术新产业发展制高点。

  以数字经济构筑产业竞争新优势

  一是推动数字产业化,支持关键部件、软件的自主研发、制造和应用。二是促进产业数字化,构建数字产业链,打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数据通道,引导产业以数字供应链打造数字生态圈 ,支撑产业链现代化。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转型方向,推动水暖厨卫、运动器材等传统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转型升级。

  深入推进“三高”企业倍增计划

  一是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加大对工业龙头企业、服务业重点企业的政策扶持引导力度,鼓励企业向全球知名企业进军。大力引进头部企业、总部企业,集聚发展高能级项目。二是完善企业全周期梯次培育体系,通过“精准滴灌”,引导中小微企业走专精特新的发展路子,推动更多企业成长为“三高”企业,培育一批隐形冠军、瞪羚企业。三是推动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围绕供应链整合、创新能力共享等关键环节,充分发挥大企业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促进供需对接、就近配套,构建基于产业生态的融通模式,推动大中小企业紧密协作、共同发展。

  大力吸引各类高层次高技能人才

  加快集聚海内外“高精尖缺”人才,对顶尖人才、团队通过“一事一议”给予项目资助。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扩大大学生、高职高专毕业生、产线技工等群体落户和就业。促进产教融合,鼓励本地高校、职业院校、继续教育机构紧贴厦门产业发展需求,持续优化学科设置,加大应用型学科、应用型人才培养力度。完善子女教育、社会保障、职业发展等人才全要素服务保障体系,加大对中层骨干人才、基础性人才的住房保障力度。

  凸显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曹远洲(市委讲师团副教授)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规划建议有一个突出特征,就是始终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凸显人民情怀、人民立场、人民至上。

  遵循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

  “规划建议”凸显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1)“规划建议”的一大亮点,就是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提出把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作为到2035年的远景目标,突出强调“十四五”时期要扎实推动共同富裕。(2)进一步激发全体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规划建议”强调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强化有利于调动全社会积极性的重大改革开放举措;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

  “规划建议”紧紧抓住新时代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充分回应人民群众诉求和期盼。(1)从到2035年的远景目标看:明确把体现美好生活内涵和特征的要求、指标纳入吸收进来。比如,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等等。(2)从“十四五”目标看:把“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作为“十四五”时期发展的主要目标进行细化,而且主要目标中还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等内容。(3)从重大任务看:提出的12方面重大任务中,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社会建设水平所占的篇幅最大。从扩大就业容量,到保持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从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到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等。特别是在疫情防控中,广大人民群众对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有了更高期待。“规划建议”对此有比较充分的回应,有关科技创新部分也增加了“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要求等等,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生命的尊重、对人民的关爱。

    原文链接:http://epaper.xmnn.cn/xmrb/202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