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裔新生代热衷文化冬(夏)令营。(美国《侨报》 图)

中新网3月8日电 据美国《侨报》报道,在海外华侨华人社会,华裔新生代正逐渐成为一支新兴力量。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给华裔新生代带去了认同感和自豪感,同时,他们也成为中华文化和民俗传承的主力军。

新侨争进乡土文化学堂

小华侨姚博近日在回西班牙登机时因行李超重而受到阻拦,他忍痛扔掉了许多礼物,唯独不肯舍弃自己的“最爱”:一小堆颇显粗糙的花、鸟类小雕件。因为那是他在“乡土文化学堂”亲手做的“青田石雕”作品。

《上海侨报》报道,作为中国知名的侨乡,每年都有一万多名华侨子女和归国小华侨在浙江青田学习生活。为此,青田专门开辟了集听、说、看、品、学于一体的“乡土文化学堂”,向华侨新生代“播种”乡土文化。 

    课间的“跳房子”游戏,逢传统节日吃“清明果”、“汤团麻球”,这些颇具怀旧意味的活动都成为青田“乡土文化学堂”中最具人气的内容。

在青田仁庄、方山等地的小学校园里,几十个不同国籍的“华二代”、“侨二代”一起摸田鱼、观看“龙凤灯”、跳“鱼灯舞”,小华侨们还参加“石雕乡情小队”,趁课余在青田石雕师傅的辅导下学习雕刻技艺。

“乡土文化学堂”不但让华侨新生代对学习中华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得到社会各界及海外青田华侨华人的积极响应。

今年70岁的巴西华人郭秉强回到青田后放弃了城里优裕安逸的生活,专程跑到乡下当起章旦中学的“文化顾问”,醉心于组织学生开展乡土文化活动。他同时义务帮助培训村里的“民间乐器班”,并将全部工作报酬捐献出来设立村里的“乡土文化教育基金”。

华二代热衷回炉学文化

“高山流水”、“春风拂面”、“关公巡城”……在近日举行的华侨大学茶文化节上,泰籍华人林越展现的茶艺令现场很多行家称道。他不好意思地说,“其实我才学习半年,中国茶艺博大精深,我还差得远呢。”

由于家庭熏陶,林越在泰国的同龄朋友中有个“中国通”的绰号,报考大学时,他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中国的华侨大学。他笑着说,“回到中国才知道自己对传统文化了解得太少,与其说我是回中国学习,不如说我是‘回炉’学习。”

来自泰国文学院中文专业的学生袁振保也兴奋地说,“我喜欢华侨大学浓厚的中华文化氛围。有一次学院里举办刺桐吟诵会,学校的教授能用普通话、闽南语、唐音即兴诵诗,我真是彻底服了。”

如今的林越,有了一个“茶圣”的新绰号。“很多同学都在我的带动下,开始学习中国的茶文化。”林越说,“我现在正准备报考中国高级茶艺师,不管毕业之后是留在中国还是回泰国,我都不再是中国文化的‘局外人’。”

老华侨不忘国粹

虎年伊始,温州市丽岙镇王宅村的文化活动中心就自发聚集了一批“京剧票友”,吹拉弹唱自娱自乐。王宅村侨联主席王家国笑言,“我们这些归侨侨眷就喜欢这京腔京韵。”

在这个几乎家家户户涉侨的知名侨乡,许多乡亲年轻时在海外打拼,物质上收获颇丰,如今叶落归根,如何让他们的精神生活更加丰富,成了当地侨联最挂心的问题。

王宅村侨联的王家国、王成强曾旅法多年,青年时期的他们曾组成京剧团为当地民众表演。

1955年,丽岙镇丽塘、王宅两村,为活跃当地社会文体活动,自发组织人马,自筹资金设备,组建了业余丽塘京剧团。常年坚持田间地头的演出、演员们出色的艺术水平,在当地博得了一致赞扬。1966年,由于时代环境的突变,这支民间京剧团不宣而散。王家国、王成强随后商量决定组织一个侨界的京剧团。

两个年过花甲的老朋友一拍即合,经过艰辛的筹备,成立了丽岙镇侨联华侨京剧团。从此,深厚圆润的京腔、清脆悠扬的琴声成了侨乡一道新风景。

京剧团团长王成强说,“都说侨乡是兼得东西文化的,如果连自己的国粹都忘记了,就算不上名副其实的‘东西兼容’。我们重视侨的身份,更重视侨前面的那个字——‘华’。”

打造中华风情园

对更多的新生代华裔来说,吃中国菜、过中国年已经不能满足他们对中华文化愈发强烈的好奇心。

《上海侨报》报道,华裔新生代企业家周云龙说,他3年前到中国考察,在投资建厂的同时,他还在福建学会了功夫茶、到陕北学会了剪纸、去东山背下了《三字经》、从浙江带走了西湖龙井……

“中国的一切都让我感受到从来没有过的自豪感。”周云龙认为,中国数千年的文化不但有极高的研究价值,而且会创造极为丰厚的精神和物质财富。他说:“没有哪一个文明会像中华文明一样,历经千年的变迁还在顽强地传承。”

周云龙有个计划,他想再多走访一些中国的河山,更多地了解一下各地的风俗风情,在海外打造一个中华风情园。

搭建文化桥梁

随着新生代华裔企业家初现峥嵘,世界各地逐渐掀起了中国热。

《上海侨报》报道,新生代华裔企业家大多在海外长大,不但熟悉当地的风俗文化,也以自身形象带动当地政府、企业更多地了解中国。随着华裔新生代企业家不断将中国的产品、文化带到世界各地,唐人街和中餐馆不再是中华文化孤独的代言人。不断壮大的华裔企业,在成功占领海外市场份额的同时,也成为传播中国文化、发展理念的载体。

由于华裔企业的壮大,华人在海外一些国家、地区开始成为举足轻重的社会阶层,美国、欧盟、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兴起新一轮的汉语热,在澳大利亚某些地区,中文甚至已取代法语和日语成为第二官方语言,越来越多的政府文告也有了中文版。

对于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新生代华裔企业家也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在海外进行推介和说明。澳大利亚新生代华裔企业家周港生说,“我们就是桥梁与彩虹,我们要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和中国上海将要举办的世博盛会。”

       原文链接:http://www.chinanews.com.cn/hwjy/news/2010/03-08/2156455.shtml

       更多链接:中国教育新闻网:http://news.jyb.cn/world/hwjy/201003/t20100308_344782.html

       国侨办网站:http://www.gqb.gov.cn/news/2010/0308/18804.shtml

       网易:http://news.163.com/10/0308/09/618C9EEV000146B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