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QU News

华大新闻

华大新闻

  编者按:去年,我校印发的《华侨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中指出,学风建设是高等学校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条件,是衡量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校风建设的重中之重。今年是学校“学风建设年”,围绕学风建设,各学院有何深入的思考?有哪些奇思妙招?华侨大学报推出学风建设系列报道,介绍各学院塑造良好学风的措施与成效。   

  打开华侨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官方网站,你会被各类获奖信息“刷屏”:“我院电影作品获2017第二届全国EZ.ART 影像大赛二等奖”“我院学生作品在第九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中获佳绩”“我院学子荣获首届海峡两岸大学生摄影大赛一等奖”“我院多部作品在2017年‘广电网络杯'网络原创节目展播中获奖”……

  “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文学院以及新闻与传播学院一直以来对学风建设的重视。”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李振跃表示。

  2016年5月,学校决定将新闻传播类专业从文学院分离出来,单独建制成立学院。虽然新闻与传播学院是一个年轻的学院,但相关专业已在文学院有十多年的办学经验。“尽管学院正处于过渡调整期,但围绕人才培养目标,狠抓学风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这根弦一直紧绷着,这是学院发展的基础。”李振跃表示,学院将在传承过去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动员全院力量,加强学风建设。

  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新闻与传播学院成立后,主动压缩招生规模,提高生源质量。其中,广播电视学专业便减少了一个班的招生量。李振跃介绍,近两年来,学院开设的广播电视学、新闻学、广告学三个专业的第一志愿录取率均位列全校前茅,“这也就意味着学生大多比较喜欢自己的专业,学习自主性高,良好的学习氛围就容易形成”。

“新闻与传播学院致力于培养道器并重、知行合一的创新型应用性人才,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全院达成高度共识。”李振跃介绍,一方面,学院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等各类重大赛事;另一方面,创办“薪传”文化艺术节,举办“魅力华园”摄影作品大赛、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微电影作品大赛等各类赛事。同时,学院与新华社福建分社、新华网、中新社福建分社、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等中央级、省级主流媒体签订合作协议,共建实践教学基地等;还创办了《新锐》报纸、华大新闻社、学院官方微信公众号等校园媒体平台,为学生的实践提供各类平台。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大学首个在泰国上星卫视——曼谷BTU电视台创办的中文教育节目《你好 BTU》的创作团队骨干,也主要来自新闻与传播学院,每年学院也都派出学生到该节目实习。“学生通过参加各级各类赛事、各种实践活动,调动了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专业技术能力和水平也在其中不断地提高。”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王桂亭表示,目前学生参赛的积极性较高,在各类赛事中屡屡获奖。

  “良好的教风是良好学风的基础。”王桂亭表示,近年来,新闻与传播学院引进了一批年轻的教师,他们富有激情与活力,教学方法新颖,课堂氛围活跃,深受学生的喜爱。在2016年华侨大学“精彩一堂课”比赛中,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年轻教师王祎就荣获文科组一等奖。

同时,新闻与传播学院尤为重视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和水平。王桂亭介绍,一方面,学院在引进人才时优先考虑具有传媒实战经验的专业教师。如去年新引进的年轻教师李玉雁曾在台湾、澳门等多家电视媒体机构任职,从事过记者、主播、主持人、制作人等工作。另一方面,学院支持和鼓励教师到媒体挂职。近年来,先后有王桂亭、雷莉等多位教师到厦门卫视、海西晨报等媒体挂职。

  此外,学院还通过制定一系列的制度来加强学风建设。除了日常的考勤、听课等制度外,新闻与传播学院还实行本科生导师制、教工党员联系团支部等工作制度,“这些都不是流于形式,而要扎扎实实地在学生学习、就业、思想引领等方面给以指导和帮助”,李振跃介绍,这些制度的实施都将制定详细的管理办法,且与教师的考核以及绩效工资等相挂钩。

  “学风建设将落实在学院工作的方方面面,它与学生的奖学金评选、推优、保送研究生,班级的集体荣誉,教职工的绩效工资等都直接联系。”李振跃表示,今后新闻与传播学院将继续发挥党政领导班子、院中层干部、辅导员和班主任、行政教辅人员、学生干部等五支队伍的力量,从学院、系、年级、班级等各个层面,形成合力加强学风建设,努力在全院营造积极向上、“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培养卓越的新闻人才。

  (原载于2017年10月24日第890期《华侨大学报》

(值班编辑:张为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