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由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福建省孟子书院、华侨大学孟子文化传播研究中心(筹)联合主办的“菲律宾华侨华人孟子文化传播研究圆桌论坛”在厦门举办。来自华侨大学和南昌大学的专家学者、菲律宾的侨领代表、美国的华教代表等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参会。

本次论坛旨在结合中国“一带一路”发展建设及菲律宾华人华侨现状,讨论未来中菲战略合作关系中人文领域交流的必要性,传承与交流以孟子哲学为核心的儒学经典文化,分享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经验。

著名侨领、美国中华总商会执行主席、福建省孟子文化发展促进会名誉会长丘鸿彬致欢迎辞,他表示,作为华人华侨代表,祖国的繁荣富强让生活在海外的中华儿女更具自信和底气,倍感学习、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紧迫性。

菲律宾中华和平发展促进会会长王永义结合多年在菲律宾的华侨服务工作,做题为《菲律宾侨星志愿者走入华校,交流宣扬中华文化》的主题报告。他表示,未来希望通过更多的合作交流,定期组织华侨华人、留学人员进行联络联谊、座谈交流、走访互助等活动,传递正能量,进一步建立起海外侨胞温馨温暖、互助互爱的家。

菲律宾中华和平发展促进会会长蔡少煌以《菲律宾青少年体育交流,传播了解中华文化》为切入点,从体育活动角度,分享自己传播中华文化的感受与体会。

菲律宾中华和平发展促进会李恩典在线上发表了主题为《菲中友谊,携手共进》的演讲,他以在菲华侨的视角,认为菲中当下及未来的前景、机会更为积极,希望能够创造更多机会惠及更多的在菲华侨。

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研究员毛朝晖在线上分享了《我在新加坡参与儒家经典传播的一点经验与感想》,他指出,儒家文化的海外传播首当其冲的一个基本问题是了解传播儒家文化的必要性,优秀传统文化承担着海外华人身份认同的任务。

美国华侨、湾区华文教师黄红英结合自己在美国多年的学习、工作经验,在线上分享了主题为《孟子文化能否与西方社会价值观相融》的报告,她表示孟子文化是属于世界的,也是属于全人类的。

华侨大学哲社学院杨少涵教授做了题为《中国哲学经典文献海外传播研究的一些想法》主题报告,中国哲学经典文献的海外传播有着悠久的历史,应该更加重视拓展对其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哲社学院王子剑博士做了题为《儒家文化的海外传播、融合与重塑的几个问题》,他认为在东南亚中华文化传播的论域中,应该看到“儒家文化”这个概念既有窄化的一面,也有泛化的一面。

南昌大学哲学系系主任张新国老师在线分享了主题为《孟子学的世界哲学意义》的报告并介绍了孟子文化机构在国内外开展过的相关主题文化活动。

华侨大学哲社学院英国籍教师寇哲明(Benjamin Michael Coles)博士在线上分享了《儒家孝观的海外传播与英国皇家现状的一些反思》,从中华传统儒家伦理出发为近期英国皇室家族亲缘关系提供了不同文化背景的理论视角。

华侨大学哲学系薛子燕主任发表了《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人才的培养和本科教学组织》主题报告,介绍了华侨大学侨校“中华文化传播”定位下,哲学专业学生培养对于人文素养和文化传播能力的更高要求。

华侨大学哲社学院张云江教授在线上做了主题为《清末民初闽僧在东南亚华人社会与故国连接方面的文化作用》的报告,通过文献考证,他指出东南亚华人社会在时空环境上虽远离故国,但同宗同源的宗教信仰使之成为中华文化海外传承不容忽视的重要力量,推动了中外文化和宗教信仰的交流互鉴,尤其闽籍人士作出了不容忽视的贡献。

孟子书院孟小红院长做了《“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孟子思想与世界命运共同体》的主题报告,认为向海外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遵循三点:一是,尊重自然规律就是最好的治理;二是,海纳百川的精神就是中华文化立根之本;三是,发扬君子和而不同中的和光同尘。

华侨大学社会科学研究处处长薛秀军教授做了题为《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与侨校使命》的总结发言,他强调,推进中华文化海外传播,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需要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坚持“两个结合”;二是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三是注重外向传播与内向整合的统一。华侨大学作为侨校,因侨而生,以侨立校,为侨服务,在推进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相关专业师生应当承担起自己的应有责任,担负起自己的应有使命:一是加强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学科整合与研究提升;二是做好民间外交、侨务外交,促进民间人文交流、学术交往;三是培养境外生,培养更多中华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

圆桌论坛


(编辑:李孟婷)